福州:一个边缘教育人的痛苦坚持(图)
2007-01-24

新春小学正在上课的学生

    核心提示

    民工子弟学校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它曾解决了很多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也减轻了政府和公立学校的压力。但随着城市公立小学布局的完善,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越来越宽松,办学条件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终究会失去它生存的“土壤”。

    但记者日前采访观察到:在目前状况下,一方面,依然有成百上千的农民工子女在这些简陋的学校上学,民工子弟学校有存在的需求,仅福州市这样的学校就有10多所;另一方面,福州一些民工子弟学校创办者由于办学资金不足、条件简陋等原因,无法获得“合法身份证”,随时面临取缔。

    无论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与结局如何,摆在民工子弟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该到哪里去寻找一张小课桌?
为此,省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公立校应结对子帮扶民工子弟校,尽快帮助这些学校走上科学管理和现代化教学的路子。
新春小学在城市“漂泊”

    8点整,福州新春小学创办人之一柳建国骑电动车准时到了学校。

    已六易校址的新春小学,建校六年来始终未获得主管部门的审批,一直处于漂泊状态,这种境况使得在此上学的孩子没有学籍,毕业后也没有正规的文凭。

    柳建国是湖北人,2001年3月,他和另两名老乡创办了这所学校。当时很多老乡的孩子要进福州的公立学校,就得交一笔借读费,经济拮据的老乡大都无力承担。除柳建国外,另两名同伴以前是乡村老师,因此老乡就劝说他们办一所学校,教孩子念书。

    他们去找教育部门,问办学需要的条件。教育部门告诉他,办一所学校需要福州户口、资金100多万。这样的条件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经不住老乡劝说,学校还是“诞生”了。破旧的课桌椅,简陋的民房,他们三人以家教的形式,为38名老乡的孩子上起了课。一年半之后,他们的学生已从38人增加到153人。

    “当地街道办的人说那里是危房,要求我们搬离。”他们搬到了附近一处民房,可没想到那里要拆迁。为了完成一个学期的教学,他们坚持到最后一个拆迁,“就我们孤零零地在那儿,四周全是残土废墟。”

    从此,学校开始“漂泊”,从一个地方搬到又一个地方。两年前,他们搬到现在租的这个地方,这里原是一所技校的一幢破旧的三层楼,只有几间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城市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在这里都不见踪影),操场与技校学生共用,有四个篮球架,没有跑道和其他设施。柳建国说,碰上技校的学生打球时,就担心他们撞着孩子。

  无证办学的恐惧和压力

    上午9点多,柳建国的手机响了。他习惯性地先看了看号码,才小心翼翼地按下接听键。

    “陌生来电都让我非常紧张。”挂断电话后,柳建国说。他每隔一段时间,会重新设置一下手机铃声,“长时间听一种声音,太紧张了。”

    学校一直没有取得办学许可证,这让柳建国对老师深感歉意。现在学校有14名老师,12人有教师资格证。这些老师基本是福建人,有的大学毕业就来了,有的是中途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学校办学不稳定,有的老师来了又走了。

    现在,柳建国的父母以及他爱人的父母,都劝两口子换个行当。老人家认为,办学这个路子始终是走不通的。柳建国何尝不想多赚点钱,“但已经办了六年了,现在把学校解散掉,学生怎么办?我们倾注六年的心血怎么办?”柳建国不甘心,柳红平也不甘心,三人创办的学校,如今创办者只剩他两人。另一名同伴,两年前去了深圳。

    柳建国也有想放弃的时候。去年3月,由于场地不符合规定,教室也不规范,晋安区教育局向学校发出停办的通知。当年暑假,找场地一无所获后,柳建国提出了解散办学的想法。他和柳红平起草了一份停止办学的报告,但报告最终没有提交给教育部门。

    “我不想就这么放弃。” 柳建国说,“现在,许多老乡还需要这所学校,孩子们更需要它;将来,孩子们在城市上学完全没有任何阻碍时,那时再解散学校,我会很乐意的。”

    外来工子女目前还需要的学校

    吃过午饭后,柳建国和往常一样,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刚睡不久,一名陌生男子找到他询问孩子入学的事情。这名家长是云南人,老家有三个孩子,分别读二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想在春节后带他们到福州上学。

    “有没有找过公立小学?” 柳建国问他。

    “七七八八的证件太麻烦了,有一所学校说没有证件也可以,但是要交借读费,而且四五六年级不让进。”

    这位家长所说的证件,是指福州市教育局于2004年针对农民工子女入学推出的一项优惠政策,农民工向当地教育部门提供劳动合同、暂住证、户口簿、原学校就读的学籍,其子女可由当地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到就近学校,免交借读费。

    更多的家长是因为民工子弟学校都是外来工子女,不必担心不合群、受歧视。新春小学四年(2)班一名姓江的男孩就是从公立小学转过来的,他觉得这里比原来的小学好。还有一名四川男孩说,在城市学校,其他同学会笑他的发音。

    政协委员建议:

    对民工子弟学校要扶一把送一程

    “不少农民工子弟学校场地不合规范,校舍不达标,但不能一刀切,简单取缔。”省政协委员刘以籁认为,这类学校的举办者通常实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就将学校建得完好,如果政府部门以不符规范为由,予以取缔,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上学就会受影响。

    “扶上马,送一程。这才是政府职能部门所要做的事。”刘以籁说,农民工子弟学校也是为了让农民工子弟接受义务教育,既然是义务教育,政府部门就应全力扶持,不但在政策而且在财力上,都要扶持,让不符合规范的学校硬件得到提升,省外已有这样的先例。

    省政协委员杨锦炎认为,受条件所限,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质量大多不高,公办学校特别是名校要与民工子弟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制度,抽调公办学校有经验的校长、教导主任和有经验教师到民办学校担任兼职指导员,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走上科学管理和现代化教学的路子。

    □相关数据

    榕民工子弟学校现状

    记者从福州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福州市的民工子弟学校主要集中在晋安区和仓山区两地,其中晋安区有两所已审批,还有一所未审批;仓山区有四所,一所已审批,另三所未经审批。这些民工子弟学校,生源多的有1000多人,少的也有四五百人。他们和新春小学一样,解决着一个个农民工孩子上学的问题,然而他们大多办学条件不合格。[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