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公交安全焦虑
2009-06-10

2009年06月10日 08:05重庆时报      作者:李妍

        成都公交惨剧后,有关公交安全的笑话一下多了不少。近日,一张有关“成都公交车误传自燃,乘客争相砸窗跳车”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众乘客争先恐后地跳窗逃生,杯弓蛇影的慌乱却让人忍俊不禁,这背后透出的是一份无奈的苍凉。事后,成都媒体证实了这一消息,但认为,公众面对公交安全的普遍慌乱,更多来自于恐慌情绪的传染。

        如果说目前公众普遍存在的公交焦虑,来自于以讹传讹的情绪感染,甚至,我们把公交车上突然的高声尖叫,也划入不道德的范畴。那我们想问的是,为何一个人的焦虑会引发一群人的恐慌,一个人的尖叫会导致一车人争相跳车?从心理角度来说,当一个人的情绪足以影响一群人时,引发这种情绪的土壤就有着某种共生性。放在成都公交惨剧的语境下,则可理解为,引爆所有人激烈情绪的就是对公交安全的严重焦虑。

        说实话,惨剧之后,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都对坐公交有了莫名的恐惧感——上车定会本能地扫视一周,并对那些“神秘”包裹敬而远之;尽量选择靠窗位置,方便随时跳窗;甚至还思度着,买一把铁锤揣在身上。这些我思虑多次的想法也得到印证,人们在网络上讨论着随时可能降临的“逃生游戏”,而这些无力的戏谑,则让我们在焦虑中集体迷失。

        诚然,悲剧之后,政府也出台了增加逃生锤,改造空调车窗等举措。但它的误区却在于,认为安全锤、安全窗就能给公众带来安全感。这就如同认为在枕边放一把斧头防盗贼,就能给人安全感一样可笑。事实上,危险没有消除,内心的阴影也就永远无法祛除。放在公交这件事上,我们更多需要叩问,为何上下班高峰公交过度拥挤,车辆配置不足导致经常性超载、司机为抢业务相互飙车,公交危险品检查常沦为走过场抑或根本没有,这些常规的安全隐患为何迟迟得不到根本祛除?为何有关公交紧急逃生提示,公众紧急避险教育,这些应尽的公共常识又经常处于缺失状态?

        无独有偶,广州、武汉等地近日又相继发生了公交自燃事故,不少乘客逃生时因踩踏受伤。这些重复的惨剧不断警示着,如果没有真正解决上述问题,没有全方位的公交安全改进,增添的安全锤、改变的玻璃窗,都不过是应急式硬件升级,而这,又怎能缓释我们郁积已久的安全焦虑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