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自家办起敬老公寓
2009-06-09

 

七旬老人自家办起敬老公寓

时间:2009-06-01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喝茶聊家常,贺万年(左二)和敬老公寓的“住户”们很快乐

 

发现老年人儿女不在身边,普遍有孤独感——

 

“我今年整70岁,不需要挣钱了,老年公寓就是个慈善机构,孤寡老人、儿女不孝的、没人收留的儿童,尽管来,有我吃的,就不会饿着他们。”

——老贺说

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进入70岁,按说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但是,运城市居民贺万年却不顾年高,利用自家住宅办起了敬老公寓。5月23日,“万年敬老公寓”正式开张。5月27日,记者对这个特别的敬老公寓进行了探访。

 

南文霞的幸福生活

 

“我是遇到好心人了。”27日上午,崭新的公寓住房内,来自临猗农村的老太太南文霞满脸笑容地说。

 

南文霞60多岁,丈夫在外地一家单位看门,子女都不在身边,她独居在家。由于患有骨质增生,行动不便,加上家里太冷清,南文霞偶然一次外出闲逛看到“万年敬老公寓”挂出招牌后,就找上门看个究竟。“来了就不想走了,一天三顿饭按时吃,有厨师调配着做饭。大家都是老年人,住在一起还有个伴。”南文霞说。由于生活有人照顾,南文霞的腿疾也减轻了不少。公寓的收费标准是每人每月800元,但南文霞每月交不了几个钱,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种菜、洗碗,老贺都要给算工钱。“800元也不多,两个人配一个服务员,每天两顿四菜一汤的伙食,算下来持平都难,这里好多人都是免费住的。”南文霞说。据记者了解,公寓所收有限的费用,均用于日常开支、服务员工资等。

 

公寓目前有十多个人,南文霞和一名86岁的老太太住在一起。房间内干净整齐,有专人负责收拾照料。“一般两人住一间,特殊情况的一人住一间。有个老太太爱抽烟,别人嫌呛,她就一个人住。过两天,还要来两对老夫妻,都已经看好房间了。”一旁的服务员说。

 

公寓位于运城市区工农东街南边的一条窄巷中,位置偏僻,但场地宽大,角落里养着猪、鸡、兔子,院里还种着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蔬菜。“自己种、自己养、自己吃,保证没污染,老人们还可以有个事做。”老贺笑呵呵地说。

 

不一般的当家人

 

贺万年在运城算是个名人:上世纪50年代参军,参加过30多次战斗,被认定为二等伤残军人;转业到地方后,他曾任运城行署驻广西办事处主任,在运城苹果难销售之时,他打开了苹果销往越南的大门,先后销售苹果和农副产品5亿多吨。

 

2002年运城大搞旧城拆迁改造中,老贺带头拆掉了自己临街的三层门面房,并以身说法,拥护市政改造工程,得到了政府称赞。得到拆迁补偿款后,老贺找地方盖了新楼。新楼附近是家大超市,仅仅当个房东,几十间房子每月光租金就能收入7000多元。可是老贺觉得没劲,一直想再干个什么事。经走访,老贺发现如今老年人普遍有孤独感,儿女不在身边,老人感情得不到慰藉,就开始琢磨着办敬老公寓。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每日奔波,民政部门认真考核后,终于批准了他的申请。

 

老贺清楚,光贴钱干也长久不了,他计划把公寓餐厅对外营业,承揽红白宴席,“100元一桌,8个凉菜8个热菜,估计生意也不错。这一步走活了,我这里就是一池活水。”

本报记者 胡增春 特约记者 柳非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