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从何而来
2009-06-04

2009年06月04日08:18  来源:《工人日报》   廖云新

        从上个世纪致命的埃博拉、艾滋病,到本世纪初肆虐全球的SARS、以及今年始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病毒,一个个新奇古怪的传染性疾病在世界各地不断“抛头露面”,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那么,病毒从何而来?就像人类起源问题一样,病毒的起源目前仍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谜题。

  因为病毒没有化石,所以比起其他动物,病毒的溯源工作更加困难,科学家目前对病毒的起源有三种假说。

  第一种假说,病毒是地球上生物进化过程中最为原始的生命物质,它产生于化学进化之后,因此它既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的部分特征。该学说暗示病毒是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渡型物质,其位置处于化学大分子和原始细胞之间。这个假说是根据生命起源学说和分子进化理论提出来的,是一种纯粹的假设。

  第二种假说,病毒是高级微生物的退行性生命物质,即微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可能会丢失部分基因,这部分基因丧失了独立自我繁殖能力,只能在重新进入微生物细胞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才具有活力,久而久之便退化为病毒。

  第三种假说,病毒来源于正常细胞的核酸,因偶然途径从细胞内脱离出来进而演变为病毒。该假说又称内源性假说。其间接的实验证据为,作为细胞一部分的质粒可随时脱离细胞,并在细胞间传递,病毒与质粒是相似的。

  由于有关研究人员1999年在古老的细菌中发现了所谓“反转子”的遗传单位,这又为病毒在基因水平上的起源及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反转子”是仅含一个基因并且能自我复制的一段核酸分子,具有重要的基因捕获功能。经过考证,初步估计“反转子”在4亿年前就存在了。

  在古老细菌进化的过程中,“反转子”从细菌基因中捕获基因,扩大自身的遗传信息量并增加生物学功能,最原始的感染性病毒颗粒由此产生,原始病毒采取不同的复制策略,因此产生了不同病毒的进化。

  上述这些虽然是科学假说,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类必须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如果人类要想从传染病的忧患困境中解脱出来,不仅要靠发展公共卫生和医药科技,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类应该控制自己无休止的欲望,改变生活方式,腾出更多的空间给森林植被和野生动物,摒弃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待自然的态度,要尊重自然规律,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