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在行动参加了CSR Asia在三里屯Village举办的CSR星期三主题活动——情绪劳动在中国的现状。
通常人们把劳动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然而, 情绪劳动却鲜为人知. 情绪劳动这个概念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Arlie Hochschild于1979年提出. 它的定义是管理自己的情感来建立一种公众可见的表情和身体展示,从而获得报酬的一种劳动方式. 例如, 酒店服务员就是情绪劳动者的一种. 在这次的CSR星期三活动上, 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王侃博士来谈谈中国服务业情绪劳动的现状, 同时还邀请了广州握手劳资机构的负责人李镝与大家一起分享握手劳资机构所做的关于中国旅馆业情绪劳动的调查。主讲人结束讲解后,参加活动的嘉宾针对自己的工作领域,结合活动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情绪劳动”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的词汇,很多关于“情绪劳动”的理论和实践需要大家共同探索和完善,“在行动”会继续关注“情绪劳动”的最新动态,为日后的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打工者提供服务。
(在行动:鲁冬雪)

主题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