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爱滋病病毒疫苗能让肌肉变成抗体工厂
2009-05-26

2009年05月26日09:32   来源搜狐网

此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出T细胞的横截面,图中的“泡泡”是成长中的爱滋病病毒

 

  搜狐科学消息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该方法完全绕过了激活人体天然免疫系统反应这一常规途径,通过将携带类抗体蛋白的腺群病毒注射入猕猴肌肉中,就能制造出附着性免疫蛋白,从而成功使猕猴对一种与艾滋病病毒极为相似的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产生了免疫功能。该成果为人类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希望。

  相关研究当日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网络版上。

  研究表明,9只注射这种新型疫苗的猕猴成功抵抗了SIV病毒的侵袭。这种新型疫苗绕过了猕猴的免疫系统,而是将猕猴的肌肉变成了抗体工厂,有效杀死了SIV病毒。

  新型疫苗违背了常规方法。众所周知,常规办法常常使用一种物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以期消灭病毒。然而临床试验的结果并不乐观,正如人体自身不能产生有效反应来防止艾滋病感染一样,艾滋病疫苗也无法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相反,负责该研究的美国费城儿童医院首席科学家菲利普·约翰逊博士和他的同事则采取了跨越式技术,绕过了先前研究所关注的天然免疫系统反应,另辟蹊径,通过无害病毒携带能生产附着性免疫蛋白(immunoadhesins)的类抗体蛋白的基因,采用基因转移技术,达到了防止感染艾滋病的目的。

  具体办法是:研究人员首先创建一种被称之为附着性免疫蛋白(immunoadhesins)的类抗体蛋白,这种蛋白具有抗SIV病毒的作用。在证实其能够有效防止SIV感染后,研究人员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此蛋白置入腺群病毒(AAV)。之后,研究人员将携带这种类抗体蛋白的腺群病毒注射到9只猕猴的肌肉细胞核中,让肌肉生产出附着性免疫蛋白。1个月后,再对这些猕猴注入SIV病毒。结果表明,所有接受过疫苗注射的猕猴均未出现艾滋病症状。而且85周之后,这些猕猴血液中还存有较高浓度的类SIV抗体。而未进行免疫注射的6只猕猴则均被SIV感染,且4只死于艾滋病并发症。(元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