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想透视灾区孩子的心灵
2009-05-19

2009-05-12 0:27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王雪漫)面朝未来梦想花开。在“5·12”一周年之际,我们收集到了从四川灾区来唐山的67名孩子的梦想。通过孩子们这些色彩斑斓的梦想,我们触摸到了他们感恩祖国、自强不息的美好心灵。

  “我想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天安门。”这是来自四川绵阳安县李盼盼的梦想。这个梦想在来唐山的灾区孩子中很有代表性。在记者调查的67名孩子中有11名孩子和李盼盼一样梦想去北京。13岁的李盼盼认真地对记者说:“地震时我家的房子倒了,小姨不幸去世,是好心的叔叔阿姨帮助了我们。我想去北京天安门,因为那里是祖国的心脏。”我市教育专家张亚钧说,爱国主义是高尚的、伟大的,同时也是朴实的、细小的,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真正能够打动孩子内心的东西,可能不用我们说什么,他们已经自然而然去做了。汶川地震后,全国上下激荡的爱国情怀已经占据了下一代的心,这种情怀融化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得孩子的一颗颗心与祖国一起跳动不息。

  经历过大地震后,更多的孩子学会了感恩。12岁的绵阳女孩林红梅在梦想卡中写到:“我希望能向所有关心我的人说声谢谢,我要亲自下厨做饭给爱心人士吃。”灾区孩子就读的玉田银河中学的张老师说,经历过地震,孩子们真的长大了。社会各界的关爱牢记在他们心间,让他们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感恩。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孩子总是互助互爱,他们的这些小小梦想,让人体会到了“感恩”两个字的分量。

  “我要读书”。这是灾区孩子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无论置身于什么环境中,他们都不舍得放下手里的书本。在记者调查的67名孩子中有21名孩子的梦想是要图书和与学习有关的文具。老师们反映在唐山的灾区孩子学习都很努力。正在唐山职教中心学习的杨晨就是学校中最用功的学生之一,她的画作已经成为了同学们公认的“专业级”作品。杨晨说她的梦想是做个建筑设计师。“我要盖很结实很结实的房子,让人们不用再害怕地震;这些房子要设计得很漂亮很漂亮,让家乡成为最美的地方。”而同样来自四川地震灾区15岁女孩张燕的梦想是当一名地震预报员。她告诉记者当上地震专家,提前预报地震,人们就不会再失去亲人。“要做一名地震预报专家,需要丰富牢固的知识。”张燕说,因此她现在要发奋学习。

  地震过去1年了,孩子们开始直面那些哀伤的往事,重新显示出他们活泼、快乐的天性。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把拥有玩具和漂亮的服装作为自己的心愿。但在梦想卡中,记者也发现了这些孩子内心流露出的对家人平安的极大关注。9岁的杨凡在梦想卡中写道:“我希望爸爸、妈妈、姐姐、奶奶天天过得快乐,不要出事。”15岁的郑宝莲也写道:“我希望我的家人都平平安安,希望他们快乐健康。”

  对此,曾亲赴汶川进行心理抚慰的华北煤炭医学院心理学系李丽娜老师说,地震给孩子们留下的创伤是不可能短时间平复的。他们仍需要长期的、固定的心理辅导和帮助,这是一个长期的延续性的过程。她呼吁尽快建立心理干预的制度体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并加强培训,对震区人群特别是儿童进行持续有效的心理干预,让孩子们真正地从创伤中走出来,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唐山渤海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