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nlong.com 2009-05-14 09:31:28 千龙网
北京日报讯(记者 窦红梅)老年人平时节俭,为健康却不惜花费大价钱。昨天记者从市消协获悉,今年截至目前,各种假借养生或义诊名义“忽悠”老年人的投诉纠纷已有200余件,但此类纠纷解决起来十分困难。
房山区两位老人反映,一家公司自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养生养老”服务,并提供5天4夜的免费体验试住,不仅可以免费参加讲座,还有诱人的小礼品相赠,于是便按广告所述亲身前往体验。在体验中,通过该公司“讲师”的介绍,老人们最终与经营者签订了一份“30天经典养生服务协议”,交纳了5万元。但协议签订后,该公司却迟迟不能给予国家正规发票及合同约定的消费卡,导致消费者根本无法享受该公司的相关服务。此后,该公司变更了联系方式,导致消费者联系不到经营者。
市消协根据市民投诉,发现此类问题有三种现象。一是经营者借养生馆、保健堂、康复会甚至外国公司驻京办事处等名义,到一些小区进行各种以疾病康复、消除老年孤独抑郁等名目的宣传,诱使老年消费者加入所谓“关爱”会所,套取老年消费者的款项。二是斥资夸大宣传保健品效果,诱使消费者购买其公司产品。三是请一些自称是某三甲医院或部队医院的专家或退休医生,对老年消费者进行所谓“义诊”,然后开出大量昂贵的保健品让消费者购买。
市消协与宣武区消协、房山区消协联合发布提示:老年消费者要提高维权意识,科学、理智看待养生、保健的宣传,要认清这些宣传中往往含有夸大或虚假成份,不要轻信这些虚假的宣传;要多方了解经营者的资格并保留好发票、收据等。3家协会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以维护老年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