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9年5月4日
目前,广东省约有540多万残疾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86% 。按全省平均比例推算,中山市约有各类残疾人 14 万人,最保守估算,中山市残疾人口也不少于 5 万人。中山市作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有关残疾人的问题也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以下,将尝试探讨残疾人之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 残疾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特殊的贡献
人的价值,是指个体(个人)的生命及其生产活动的价值,它由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两部分组成。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存在、人格尊严以及人的自由、自主、平等、权利等方面的价值。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意义、对社会的作用和贡献。由于个人主观条件的差异、创造能力的不同、价值取向的区别以及客观条件的制约,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同,人生价值也就不同。
残疾人是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些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人。长期以来,在社会中有一些消极的残疾人观念。但事实上,古今中外无数伤残人士的事迹告诉我们,残疾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和社会的需要,经过自己的选择和实践,创造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仅如此,他们在格外艰辛的条件下战胜厄运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为人类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从自我价值看,由于特殊的境遇和心态,残疾人往往会非常注重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表现得更加迫切。
从社会价值看,残疾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特殊的贡献。第一,残疾人具有功能补偿的机制。正所谓失聪者目明,失明者心灵。残疾人可以扬长避短,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出其应有的贡献。第二,残疾人身上体现着光华璀璨的生命价值。从表演千手观音的众多残疾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激扬的生命之力,焕发的生命之美,这些对于社会而言,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第三,残疾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所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如果没有各类事故,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伤残,就不会制定科学的安全作业规程。正是一部分人的残疾,换来了更多人的躯体和心智的健全、健康、秩序、科学,换来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第四,对于那些已经完全丧失了或从来没有任何贡献能力的人来说,只要他还活着,就是意义。因为他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个尝试挽救和延续人的生命、创造医学奇迹的机会,或用以检验和发展人类战胜病魔的能力。
■ 残疾人价值目标实现的主客观条件
残疾人价值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有相应的主观条件。
第一,残疾人要勇于立志。第二,要刻苦学习,掌握生存的本领和工作的技能。第三,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第四,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第五,要努力投身社会实践。
残疾人价值目标的实现,还要有相应的客观条件。
第一,要有政府和公众的服务和支持。政府要在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出版等领域,增加更多的有关残疾人的人文关怀因素。例如,提供基本的教育、卫生条件,从而确保残疾人机会均等,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从而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
第二,要有完善的残疾人法规体系。尽管我国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残疾人的各种权益,促进了残疾人生存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但有关残疾人的有法不依、社会歧视等方面的事情还时有发生。
第三,要有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目前,社会上还存在消极的残疾人价值实现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残疾人的生存现状和残疾人价值实现要求不甚了解所致。只有营造一个人们能够关心、爱护和支持残疾人的良好的公众舆论环境,才能推进残疾人价值的实现。
第四,要有完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经验,完善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及以社区服务等各类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救助为基础,成本低廉的社会福利体系。努力促进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使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有机统一协调起来,为残疾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