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4 09:05:00 来源: 京郊日报
近些日子,街坊邻居在讨论一个话题:隔壁李大伯以800元高价买了一只所谓的“金表”,后来经鉴定,此表仅值20元左右。李大伯气得血压升高,住了医院。
其实,老年人为贪“利”所害的事情并不鲜见。如老人被街头兑换“外币”的骗子所害,存款被掏空;老人在更换住房时,为了区区小利被人设套,导致有房不能住,还惹上了官司;老人听信所谓的“中奖”信息,频频汇出所谓的“税费”“邮费”等。诸多情况,起因皆出自于贪图小利。
骗子为何把老年人当成了“唐僧肉”?笔者分析有以下原因:一是老年人离退休后,待在家里,相对闭塞,缺少与社会的接触交流;二是老年人大多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忠厚老实,不易察觉骗子的用心;三是上了年纪,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易被骗子钻空子;四是骗子大多巧舌如簧,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五是骗子抓住离退休老年人具备购买力这一特点,向老人“开刀”。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清醒自己的头脑,如果对面临的诱惑一时弄不清真伪,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向有关部门咨询。如果不幸受骗上当,也不要太慌张,一定要赶紧报警,同时要记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扎紧了自己的篱笆,就不怕野狗钻进来了。
滕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