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09年04月29日
从失望到希望再到失望,最终迎来了希望……上海26岁的白血病小伙子遭遇了如此大的波折才获得了"救命骨髓"。昨天上午,来自无锡的女教师陈烨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采集,随后,由交接医生带着"救命骨髓"抵达上海。
第一个志愿者"逃"了
26岁的小伙子患上了白血病,生命垂危
。在医生的建议下,这位小伙子准备骨髓移植。这个准备接受"死亡"的家庭突然看到了希望。没有多久,医生就在中华骨髓库寻找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
这位志愿者是一位40岁的男性,为江苏苏州人。2009年3月份,白血病患者在上海的医院准备,医生也已经制定了移植计划,而这位志愿者即将捐献时,意外却发生了。志愿者的母亲怎么也不让儿子进行捐献,在母亲的劝说下,志愿者自己也动摇了,开始拒绝捐献。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多次上门介绍骨髓捐献的知识,但志愿者怎么也不愿意去捐献骨髓了。
无锡女教师带来希望
好不容易配对成功的志愿者就这样跑了,已经做好准备的白血病患者无比伤心。病情在不断恶化,拖一天,就有一天的危险。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比较紧急,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决定在现有的志愿者中重新进行配型筛选,终于找到了唯一一名与患者初配相合的志愿者———陈烨老师。
听到这样的消息,陈烨老师非常高兴。她说,她可以救别人是她的运气。昨天上午,记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见到了陈烨老师,躺在床上的陈烨老师比较瘦。她说,她今年37岁,是无锡锡山某小学的音乐老师,2002年的时候,学校组织大家献血,她参加献血,同时也加入到中华骨髓库。没有想到一次不经意的举动就可以救助一个人。据介绍,陈烨老师是我省第117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花)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