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心理会诊:四"心病"严重
2009-04-28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04-28 09:24:54

心理咨询已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资料图片)孙涛摄

来源:南方报业网

  相较体力劳动者,深圳白领、金领的心理问题更多。婚姻适应不良、婚外恋、亲子关系不良、职业枯竭等成为深圳心理咨询当中四大主要问题。深圳心理咨询行业协会近日刚成立,而今天深圳还要成立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对这一神秘而又令人好奇的行业,记者近日多次采访协会中的会员单位,首次揭秘深圳市民的主要心理问题。

 

  地震是心理咨询发展转折点

 

  相对其他城市,心理咨询在深圳发展稍快一些。4月12日,深圳成立心理咨询行业协会,标志着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不再孤军奋战,有了“娘家”,也借助协会拧成一股绳从而更具力量。

 

  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这个略带神秘的新兴行业,在深圳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心理咨询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行政启动阶段,政府启动、干预心理咨询行业;二是双向教育阶段,普及心理健康,注重对咨询师能力提高;三是成熟发展阶段,市民普遍接受心理咨询。深圳处于双向培训、教育阶段。这意味着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空间也很大。

 

  邹光宇,晴天心理咨询教授、深圳心理行业协会会长,在深圳属较早涉足心理咨询行业者之一。邹光宇的从业经历诠释着这个行业的发展。

 

  1998年,邹光宇注册成立心理咨询公司。在1998年至2000年之间,心理咨询的业务在深圳几乎无人问津,邹光宇大部分精力还是投入到其他职业当中。到2000年以后,随着咨询者的增加,邹光宇才开始真正介入。2005年后,邹光宇的心理咨询公司才开始盈利。

 

  也就是2005年后,心理咨询在深圳的发展柳暗花明。“四川大地震是心理咨询发展的转折点,很多市民开始意识到心理咨询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尽管公司发展多年才有转机,但邹光宇并不后悔,而且很执著。他把这称为“给菩萨打工”的职业,发展更长久,很有意义。邹光宇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画,上面两艘船,邹光宇喻之为“度”,意为给心理有障碍的人机会和帮助。

 

  其他的心理咨询机构也是从2004年起,开始感受到春天的暖意。2004年起,后期成立的博延、生命泉等心理咨询机构业务量开始增加,并开始分别注入品牌营销推广、细化家庭孩子心理市场等新元素,推动行业发展。

 

  去年地震确实是心理咨询发展的转折点。博延心理咨询咨询师张伟提到,地震中很多当事者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和问题,靠自身能力无法调节和平衡。不少心理咨询师义务奔赴灾区,用专业技术、能力帮助这些人恢复心理正常。这也让普通市民认识、接受心理咨询这一新生事物,让人们了解这种专业技术、能力的作用。同时,心理咨询对普通市民的帮助得到认可,认为“有病才去咨询”的观念逐渐在改变。

 

  深藏于心的问题浮出水面

 

  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让深藏于心的心理问题浮出水面。婚外恋导致情绪障碍、婚姻适应不良、亲子关系不良、职业枯竭……面对诸如此类的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市民已经有意识借助于专业的技术,调节、平衡情绪,使自己心理保持健康、正常。

 

  2004年初,深圳一大三学生,在网上遇到邹光宇后,直接提出“给我一个活下去的理由”。邹光宇对他进行专业辅导,男生被辅导完后号淘大哭。邹光宇介绍,这位男生自卑、内向,12岁的时候就喜欢看女同学,但觉得这种行为不好,经常批判自己。13岁时,男生开始自慰,同时批判自己下流,心理压力很大。23岁时,男生在网上向邹光宇咨询,已产生强迫症和抑郁,觉得坐在教室里,所有的同学都在看他。进行两个月的心理咨询后,该男生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找到方向感。

 

  “有心理障碍的人就像不小心走进泥沼,可深可浅,问题性质程度不一样,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只有一个,帮助他们从难受中走出来,洗脚穿袜子上岸走路。”邹光宇认为,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给的是棍子,告诉咨询者方向在哪。因为在网上遇到有意轻生者,邹光宇打过河北、安徽、四川等地的110,总共打过七八次。

 

  现实中,人会遇到人际关系困扰等各种压力,这种压力能否缓解在于个人的认知。有的人可以苦中作乐,有的人离婚可以快乐,有的人离婚就不能活。对自我调节、平衡能力不错的人来说,痛苦、压力等心理问题,可以轻松面对。而难以自我调节、平衡的人则可以进行长期的心理咨询、治疗。邹光宇认为,深圳是年轻的移民城市,没有家人的干预示范,婚姻不良和离婚率高企,产生各式心理问题。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求助心理干预是明智之举。

 

  事实上,深圳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抑郁、焦虑、孤独,缺少人际沟通、互动能力差等。在深圳,从事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心理问题较多,主要为白领、金领,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综合压力反映在心理层面非常多,也不能通过睡眠、休假来解决,需要专业技术。

 

  心理出现问题,一般是内心感到痛苦,工作和生活打破平衡,虽然普通人很难察觉,但自己内心却受到煎熬。张伟认为,其实大多数心理问题都与成长环境有关,未成年时的经历种下的种子,导致今后的工作和婚姻中一些问题的爆发。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人认识到今天为什么会这样,打开咨询者曾经忽略的记忆,打开心结,发现其实问题的“根”就在自己身上。

 

  其实,只要心理出现痛苦、困惑、难受,情绪不舒服,都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有些心理问题,个人无法排解。

 

  心理问题咨询比例逐年增加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越来越多市民认可,并接受心理咨询时,这一行业的从业者也感到行业的发展空间正在打开。近两年接受心理咨询的深圳市民以70%的比例增长。

 

  心理咨询在深圳发展空间很大。张伟认为,深圳高压的工作状态,市民组成错综复杂,本地人口少,情感沟通、交流需求非常大,但亲戚、朋友、同学多不在身边,深圳市民排解心理压力的途径非常少。而心理咨询是借助客观、专业的知识协助市民解决心理问题。

 

  除个体咨询者增加外,家庭、企业团体咨询者也增多,还有更多市民订购年咨询服务。不少市民签订一年的心理咨询合同,也有企业签订三年的团体心理咨询合同。在博延,家庭、团体的咨询比例每年以45%的速度递增。

 

  生命泉心理家园咨询师、副教授吴兆军也提到,现在,心理咨询不光针对个体,企业也非常重视员工的情绪,借助心理咨询机构调整员工心理素质,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全球世界500强企业大部分都聘请专业心理咨询机构,采取上课、讲座的方式,辅助员工心理。

 

  吴兆军还关注到心理咨询另一领域,学生心理健康。在深圳,涉及到情绪、神经有问题的成年人达20%,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达25%.亲子关系不良,也成为心理咨询的常见问题之一。

 

  现在的学生不缺少物质,但容易缺失幸福感,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学习发展,而忽视了心理品质培养,忽视情绪发展。吴兆军认为,处理情绪是一种能力,家长应该明白,孩子有些情绪必须要处理,并要对孩子进行性格、心理品质、耐挫折力等培养。

 

  在生命泉,近两年,与孩子有关的心理咨询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在增长。其实,学生出现自杀、自残等现象,都是人格出了问题。吴兆军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心理,成人的心理在25岁基本定型。心理咨询师应该专业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观察孩子的心理状况,做一位合格的家长。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朝阳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深圳心理咨询机构已从几年前的为数不多的二三家发展到60多家,执证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一般来说,深圳普通的咨询300元/小时,贵的3000元/小时,年费一年最低1.5万元。

 

  而如何规范、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成为从业者的共识。深圳心理行业协会也顺势成立。

 

  不少从业者认为,深圳目前心理咨询行业缺少系统、统一框架性管理,部分咨询机构存在夸大效果、用不太适合的方法处理来访者等违规操作。在这个行业中,心理咨询师的个人素质,业务水平非常重要,但进入门槛低,部分咨询师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这对个体,对行业发展都有影响,让市民失去信任。吴兆军认为,成立行业协会,对这个行业予以规范,完善咨询师的后续教育,比如每年需参加多少课时的学习,进行工作汇报,专家对其评估等。不断的后续教育,可以使心理咨询师的能力提高。

 

  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行业协会也有很多设想。邹光宇透露,成立行业协会是要对这个行业进行有序的引导,推行心理咨询师注册制度,让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梯度,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后续教育,规范。行协今后会做很多事情,比如推出《行约》、《咨询师行为准则和实则》等,并成立伦理委员会,让这个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心理咨询是朝阳产业,维护它健康发展,使之更具生命力,是行业从业者的需求,也是使命。

 

  个案解析

 

  婚姻适应不良、婚外恋、亲子关系不良、职业枯竭等成为深圳心理咨询当中四大主要问题。咨询师运用专业的技术帮助这些咨询者找到问题,打开心结,从而走出心理的泥沼。这些都或多或少给市民以启示。

 

  问题1 婚姻适应不良

 

  深圳某公务员H,有过2个月短暂恋爱史,后因性格不合,不欢而散。29岁时,认识了28岁的Z女。Z女勉强算个生意场上的熟手,恋爱情感经历却是个空白。带着对情感的渴求,美好生活的憧憬,三个月恋爱后,与H结婚。半年后,双方已成混战局面,学文科的H经常主导厮打。后经过一个月4次心理辅导,他们的劣质婚姻关系逐步改善。

 

  问题:表面原因是迫于年龄渐大等形势结婚,感情没有进入浓密状态。此外,由于双方在高位按揭购房,经济压力大,又缺乏沟通技巧,经常发生争吵,直至打架。

 

  深层原因则是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3至5岁的成长过程中成长不充分,其经历会带到成年,容易因为小事引起冲突、争吵。而且,由于深圳是移民城市,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父母不在身边、邻居朋友关心少。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发现,性格方面,老公内向、老婆外向泼辣,但每次吵架后,夫妻生活还很和谐。

 

  总结: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沟通技巧。心理咨询师对他们进行人格的自我完善,逐步有意识改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比如建议双方静心读书,阅读哲学、国学等关于修身养性的书籍。与人多交流、多理性沟通,不要使自己情绪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直至爆发。如果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寻求专业帮助。

 

  咨询后,这对夫妇降低对婚姻的预期,对婚姻的理想主义回归理性,人格边界回归适当半径,自我中心状态得到改善,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人格独立性。

 

  问题2 婚外恋导致抑郁

 

  某公司副总P男,一表人才,事业顺利,收入不菲,婚姻大致感觉尚可。妻子Y女,有孩子13岁。通过手机短信,妻子发现丈夫和另一女性的暧昧关系,这给妻子带来灾难般的感受。激烈冲突过后,妻子出现严重抑郁,多次割脉、服药。妻子因痛苦不堪忍受前来咨询。经过认知行为疗法,夫妻关系中的沟通障碍处理,并进行音乐治疗,妻子的抑郁症状显著缓解。丈夫后怕之余“痛改前非”,求得妻子原谅,婚姻重回正轨。

 

  问题:在深圳,婚外恋所引起的心理问题所占比例较大。由于社会文化的改变,贞节观的变化,诱惑也多,波及到婚姻。面对婚外恋,面对残破的婚姻,自己是什么态度,需要什么。如果夫妻关系很好,丈夫偶尔犯个错,是不是非得离婚。需要清楚自己对婚姻、人生的定位,面对婚外恋,你可以选择挽救和放弃婚姻,不需要动摇价值观,但出了问题的婚姻不一定非得废弃。在生活中,对婚外恋,一是要防患为未然,二是要加强夫妻之间的凝聚力,有时,凝聚力比约束力更有力量。

 

  总结:首先给自己的生活恰当的定位,用理性、现实主义的态度接纳自己的生活、接纳婚外恋。其实,生活是可以有挫折的,不要因为丈夫的婚外恋就把自己逼到墙角。在作选择的时候,遵循你的价值观,内心的需要,去选择、探索。然后进行沟通,寻求专业帮助,以及社会支持。自己也可以学会换位思考,比如出轨的是你弟弟,是不是就希望弟媳和你弟离婚?婚姻中也可以允许犯错,改错是一种理性行为,咨询师是要帮对方认清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帮助对方探索事情的规律,寻求婚姻情感的帮助,进行思维模式梳理,比如你究竟想要什么?让求助者回归理性,了解矛盾是必然存在。其实,婚姻更像开车,司机要学会驾驶、修车、学会选什么样的路开车,这就是婚姻的经营观。

 

  问题3 亲子关系不良

 

  某男孩,15岁,父母长期忙于生意,疏于照料教育孩子。孩子沉溺网游,上学爱去就去,作业不做,不沟通且粗暴对待父母。父母想到搬家,前来咨询。咨询师对这对父母的亲子关系信念作了探索分析,教育技巧得到合理建议,重建科学合理平等的亲子关系。

 

  问题:亲子关系不佳一般表现为孩子的学习状态不佳、及两代人沟通不畅。现在的社会,信息爆炸,应试教育的不合理、孩子的成长环境根本改变,这些都给孩子成长带来消极影响。此外,父母没有上过家长学校,忽视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孩子的成长规律缺乏认知。当然,青春期孩子发育也不均衡,有敏感的,有冲动的,这段时期自尊提高也快,容易引发冲突,情绪对立。

 

  总结:父母需提高对孩子成长规律性的学习,要认识到以行为调节行为的做法不当。比如,孩子如果没考好,就不能出去玩之类的调节方法。要尊重孩子,加强理性沟通、交流,并寻求专业帮助。提高教育技巧,了解掌握孩子教育发展规律。前来咨询主要以问题少年多,如厌学、网瘾等,咨询后,不少父母对教育规律恍然大悟。其实,父母允许孩子有情绪,帮助孩子正确管理情绪,对正当需求予以满足,因为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

 

  问题4 职业枯竭

 

  某男生W,27岁,设计师,酷爱文艺。23岁起每天苦闷中摸鼠标搞广告设计。待遇不错,加班多,内向不屑沟通。老板对大家不错。一直不忍辞职去找梦,家里也需要自己挣钱。走进咨询室,主诉“不知道为什么近来很悲伤,常常流泪”,未开口眼眶已红。这几个月经常跟同居女友吵架;为了几张打印纸,跟同事发生口角,还摔了茶杯。

 

  问题:属于典型的职业枯竭现象。对其进行分析性治疗,价值观的探索,生活信念的调适,指导阳光生活秩序的建立,特定的放松训练,帮助W男走出枯竭状态,阳光回到脸上。

 

  总结:职业枯竭表现为抑郁、焦虑、没有价值感、疲倦、职业倦怠感等。企业对员工要有人性化关怀,可以引时专业化心理机构对员工辅导。企业提供更健康的企业关怀,进行科学的员工辅助计划。个人则可以调节生活,改变认知,学会感恩。学会接纳生活,接纳不完美的企业,对自己反思,进行自我探索,调节自我平衡能力。

 

  采写:深城记者 张小玲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