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09-04-23 10:17:07 ) 稿件来源: 燕赵晚报
昨日13时50分,槐中路一家普通民居里,省会最长寿的老人之一、105周岁的陈王氏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寿终正寝。“她生前身体一直不错,临走前没有经历病痛。”老人的儿子说,母亲一生开朗乐观,如今离开得很平静,子孙虽然非常悲痛,却也感到一丝慰藉。
最后一顿饭是饺子
“母亲这一辈子最爱吃饺子,最后一顿饭吃的还是饺子。”老人的独子、69岁的陈富田说,4月12日晚,母亲吃完饺子就睡了。第二天她忽然神志不清,无法进食。医生检查后说老人没病,只是年龄太大,身体机能老化了。这几天她一直靠输液维持。昨日13时50分,老人躺在自己睡了几十年的床上,静静地走了。
陈王氏是附近有名的长寿老人,得知她去世,街坊邻居都来送她。“照传统来说,这是‘喜丧’,你们不要太过悲痛。”街坊们都这么劝慰陈富田一家。
老人最爱:
饺子、白糖、可乐和蛋黄派
2008年7月18日,陈王氏老人104岁生日时,记者曾对她进行过采访。那时老人神采奕奕,抓着记者的手说说笑笑,嗓门比年轻人还大。聊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她思路清晰得令人吃惊。
老人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不光是她的长寿,还有她奇怪的生活习惯。
“她最喜欢吃饺子,离了饺子就吃不下饭,每天最少吃七八个。”陈富田说,除了饺子,母亲还好吃白糖,每顿饭必吃,从不间断,“就算吃芝麻酱也要拌上两三勺白糖。”儿孙们都觉得她年纪大了,吃太多糖不好,也劝过,但她不听。
老人还有一个习惯——喜欢喝可乐,每顿饭喝一杯,不让她喝她就发脾气。此外她还喜欢吃蛋黄派,“有时孩子们给她买高档蛋糕,很贵的那种,但她吃不惯,说嚼起来跟棉花似的。”陈富田的老伴王巧莲说,母亲对蛋黄派情有独钟。
长寿秘诀:
心胸开阔+勤于劳动+子孙孝顺
105岁,历经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世同堂,老人的长寿无疑令人羡慕。对此陈富田总结说,秘诀有三个——一是心胸开阔,二是勤于劳动,三是子孙尽孝让她安度晚年。
陈富田说,母亲性格开朗,总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我父亲50多年前就去世了,那时我才16岁,母亲一人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从来没有抱怨过。”陈富田说,母亲闹过几场病,前两年摔过一次后就无法下床行动了,但她平时仍然说说笑笑,从不怨天尤人。
“我母亲从年轻时就是个特别能干的人。”陈富田介绍说,母亲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从小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针线活儿、织布、下地的活儿,都是拿起来就干,“她100岁的时候,有时还自己洗衣服,做针线活儿呢。”王巧莲说。
在老人的晚年,晚辈们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什么事都顺着她,不让她生一点儿气。儿媳王巧莲与老人相处52年,把老人照顾得特别周到,没吵过一次架。老人不能下床走路后,大小便都是由王巧莲照顾,只要老人一叫,王巧莲会马上过去,老人有什么需要她都尽量满足。
据统计,目前石家庄健在的年龄最大的老人为109岁,共有两位,分别居住在平山和灵寿。市内年龄最大的106岁,长安区一位,桥东区一位。全市百岁以上老人共有197位。
作者: 记者 王朝辉 实习生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