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库怎样避免"涸泽而渔"
2009-04-20

2009年4月20日 09:40   选稿:上官贤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天扬

   一则佳话,感动世人:为了挽救上海女孩小颖的生命,北京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厉莉两年间两次捐献骨髓。

  厉莉的大爱大德,无论怎么赞美,都不会过分。可是,报道中几个细节,使我还有一些赞美之外的话想说。

  细节一,小颖病情复发,她自己发短信向厉莉求救;

  细节二,按规定,捐献者需详细体检。但因小颖已奄奄一息,厉莉只做了血常规和心电图;

  细节三,因为第二次捐献骨髓,厉莉不得不将生育计划推迟两年。

  我无意追究为什么有关方面没有遵守国际惯例,让供患双方认识并有联系。甚至有点为小颖庆幸,幸亏她有厉莉的手机……我只想说,二次捐献骨髓,一般是不鼓励的。这次让厉莉冒着风险、作出牺牲再捐骨髓,多少有些涸泽而渔的味道。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中华骨髓库之“泽”,太小了,太浅了。

  根据中华骨髓库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数字,截至3月31日,库容总计为968841人。而美国国家骨髓库存有470万份,欧洲有370万份,我国台湾也有24万份。中华骨髓库库存虽然近年有所增长,但不足百万份的库存,与我们人口大国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仍是中华骨髓库官网的数字:捐献造血干细胞人数总计1178人,同样少得可怜。

  诚然,捐骨髓的概念需要大力宣传,需要大家转变观念。但是,我也听身边朋友说过,他们愿意加入到中华骨髓库中,却被繁杂的手续弄得意兴索然、望而却步。我在写作这篇小文章时,正值周五下午的上班时间。我拨打中华骨髓库官网提供的电话,想了解一些情况,却无人接听。如果打电话的人,原本愿意捐献骨髓,一直无人搭理,会作何感想?显然,比起公众来,有关方面更需要转变观念,要学会尽心尽责为大家提供服务。只有这样,中华骨髓库才会越来越充盈,才不用涸泽而渔。

  厉莉说:“即使需要第三次捐献,如果条件允许,我也会考虑的。”我相信她的真诚,却不希望这样的事,真的发生。

来源:东方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