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0日 09:40 选稿:上官贤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天扬
一则佳话,感动世人:为了挽救上海女孩小颖的生命,北京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厉莉两年间两次捐献骨髓。
厉莉的大爱大德,无论怎么赞美,都不会过分。可是,报道中几个细节,使我还有一些赞美之外的话想说。
细节一,小颖病情复发,她自己发短信向厉莉求救;
细节二,按规定,捐献者需详细体检。但因小颖已奄奄一息,厉莉只做了血常规和心电图;
细节三,因为第二次捐献骨髓,厉莉不得不将生育计划推迟两年。
我无意追究为什么有关方面没有遵守国际惯例,让供患双方认识并有联系。甚至有点为小颖庆幸,幸亏她有厉莉的手机……我只想说,二次捐献骨髓,一般是不鼓励的。这次让厉莉冒着风险、作出牺牲再捐骨髓,多少有些涸泽而渔的味道。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中华骨髓库之“泽”,太小了,太浅了。
根据中华骨髓库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数字,截至3月31日,库容总计为968841人。而美国国家骨髓库存有470万份,欧洲有370万份,我国台湾也有24万份。中华骨髓库库存虽然近年有所增长,但不足百万份的库存,与我们人口大国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仍是中华骨髓库官网的数字:捐献造血干细胞人数总计1178人,同样少得可怜。
诚然,捐骨髓的概念需要大力宣传,需要大家转变观念。但是,我也听身边朋友说过,他们愿意加入到中华骨髓库中,却被繁杂的手续弄得意兴索然、望而却步。我在写作这篇小文章时,正值周五下午的上班时间。我拨打中华骨髓库官网提供的电话,想了解一些情况,却无人接听。如果打电话的人,原本愿意捐献骨髓,一直无人搭理,会作何感想?显然,比起公众来,有关方面更需要转变观念,要学会尽心尽责为大家提供服务。只有这样,中华骨髓库才会越来越充盈,才不用涸泽而渔。
厉莉说:“即使需要第三次捐献,如果条件允许,我也会考虑的。”我相信她的真诚,却不希望这样的事,真的发生。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