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孩半年出走30次
2009-04-08

来源:南宁晚报   作者:巫冬华

    年仅7岁的小安宁愿流浪街头也不愿回家(详见南宁晚报4月6日第6版报道),经报道后立即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大家纷纷打来电话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还有读者表示想领养小安,为他提供好点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有心理学专家对此表示担忧,就如何引导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提出建议。

    热心市民打来电话欲领养小安

    在幼儿园工作的李老师认为,7岁这个年龄正是认识和接触社会的初期,如果不及时进行正面引导让他形成正确的观念,孩子就很容易形成叛逆的性格。小安在外面流浪虽然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如果学会不好的行为,对他的未来影响很大。

    QQ网友“青春纪念册”建议,既然小安的养父没有办理合法手续,且无暇照顾,应该把孩子送到福利院。但是,刚刚退休的黄阿姨则不赞同这个建议。她觉得小安父子俩毕竟一起生活了3年,而且小安的养父对孩子还是有感情的,只是教育方法不当。如果又贸然把孩子送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在他心里会不会产生一种又被“抛弃”的感觉呢?因此,她认为让孩子留在养父身边比较好,而养父则要改变一下教育方式。

    另外,读者何女士看完报道后,提出想领养小安,自己有能力提供给孩子比较好的生活条件。

    热心读者为小安的出路出谋划策,不过,大多数的市民都认为,家庭环境是小安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专家说儿童流浪家庭因素是主因

    7日,记者就小安的问题向有关专家咨询,广西行为医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翔南针对小安的情况和心理进行了分析。 王翔南认为,孩子3—4岁的时候,家庭环境的影响很重要。一般来说,孩子都是不愿意离家的,除非受到很大的伤害,感受到强烈的威胁才会离开。

    小安是4岁时被领养的,他之前的家庭情况无从考究。如果过去的家庭充满暴力,而令孩子感到不安全而逃离,那么现在小安的家庭再次出现分离、争吵,孩子再次感到不安全,很可能就会去流浪不愿意回家。其次,小安的养父总是强调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这对孩子无形中也是一种伤害。最后只能让孩子心里产生抗拒和防御,造成父子之间的隔阂。

    其实,家庭因素是导致儿童外出流浪的主要原因。有些家庭的孩子要么无人管教,要么管教不当。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缺乏正确引导,孩子自尊心受挫,进一步引发强烈的对抗和逆反心理,为了躲避责任或父母的严厉管教而离家出走。小安的养父与其妻争吵,导致家庭分裂,在这样不和睦的生活环境下,孩子会感到不安。

    此外,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因素也会对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如人员频繁流动、社会不良诱因,如果家长再疏于管教,孩子就容易染上不良的习惯。

    正确引导孩子形成良好性格

    王翔南认为,要孩子健康成长为一个“阳光少年”,家人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小安的亲人应该勇敢地担负起照顾与教育的责任,虽然这类儿童确实让人头疼,给亲人的精神、物质等方面都带来了压力,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他还说,中国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机构,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父亲要唤回孩子,就要有诚心,不能歧视孩子的身份;也不能佩戴有色眼镜,总认为孩子顽劣不可教,就是会偷东西和贪玩。其次,应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融入孩子的生活中,想方设法让他回归学校,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配合学校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最后,王翔南建议小安的养父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帮助孩子调整心理,制定教育方案,进行专业的辅导,纠正孩子不健康的心理。

来源:文汇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