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3 06:4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单春花与母亲(左一)、婆婆(右一)在一起。
前后两次拆迁让两位亲家老太太和“闺女”住到了一起,一住就是14年。如今,两位老人都已年逾九旬,身体不错。“宁肯怠慢母亲也不能让婆婆受委屈。”悉心照顾母亲和婆婆14年的单春花4月2日这样总结自己的“秘诀”。对当选今年年初揭晓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单春花说:“孝敬老人是儿女该做的,咋还能获奖啊。”
母亲婆婆同住一间屋
4月2日上午,记者走进浮山后四小区67号楼单春花老人的家里。72平方米的套二房,一间是单春花老两口的房间,另一间则住着她的母亲和婆婆。“这位是俺95岁的婆婆,这位是俺妈,今年90岁了。”62岁的单春花说,两位老人身体还算不错,婆婆的听力很差,母亲患白内障20多年,几乎看不见。
两位亲家老人是如何住在一块的?单春花说:“多亏了这两次拆迁,才把俩老人凑在一起。从1973年结婚开始,我和老伴就一直和婆婆住在广饶路上一套15平方米的房子里,1995年房子拆迁,我们带着婆婆搬到汉口路母亲家居住,两位老人从那时就开始住在一起。后来母亲家又拆迁,我们在鞍山二路住了几年,2000年搬到浮山后。”
四口人分成三桌吃饭
记者注意到,两位老人居住的房间里摆放着三张单人床。单春花说,最近几年担心两位老人晚上睡不安稳,她就干脆搬来一张单人床和两位老人同住在一个房间里,以方便照顾。
在两位老人的床前,各有一个方形的茶几,单春花说,两位老人上了年纪行动不便,就连吃饭也喜欢在房间里。加上老伴,全家四口人吃饭,需要摆三桌。先给婆婆和母亲把饭菜端上桌,才轮到她和老伴吃饭。
“俩老人住在一块,可各有各的饮食喜好,尽量满足老人过得才舒心。”单春花说。
“婆婆优先”母亲能理解
婆婆和母亲同住一个屋,俩人会不会因为单春花“偏心”而“吃醋”?“很多街坊邻居觉得俩亲家同住一个屋几天都会很别扭,咋能和睦相处十几年?”单春花说,当时带着婆婆和母亲搬到一起居住,她也有顾虑,怕婆婆感觉“亲娘”来了自己受怠慢,她就格外留心在生活的每个细节更疼爱婆婆,让老人感觉不出和之前有啥差别。
“婆婆听力差,可每次家里来客人我都是先介绍婆婆,然后才是母亲。”单春花说,喝茶、吃饭等也是一样,全是婆婆优先享受。“宁肯听亲娘数落,也不想让婆婆受半点委屈。”单春花告诉记者,公公很早就去世了,婆婆一个人供养三个孩子不容易,婆婆一直待她像亲闺女一样,现在婆婆上了年纪,她理应尽全力让老人过得舒心点。
“我的心思,娘能理解。”单春花抚摸着母亲张秀珍的手说,不管照顾得好不好,十多年来娘没埋怨过一句。
她给九旬婆婆买玩具
记者在单春花婆婆安玉兰老人的床上惊奇地发现了几样儿童玩具。充气小鸭子、小熊 、拨浪鼓……这些孩子身边常见的玩具咋“跑”到95岁老人床上来了?单春花解释,婆婆听力不好,家里人说话也插不上嘴。怕老人寂寞,她就买了几样儿童玩具,一捏就能发出声音。“平时婆婆高兴了,喜欢捏着玩具唱歌。”单春花说。
“老伴对俺娘好,俺娘心里明白着呢,她在俺娘心目中地位比我高。”单春花的老伴吕祖发告诉记者。
“孝敬老人咋还能获奖”
单春花说,照顾俩老人忙点累点没关系,每次看到两位老人手牵着手坐在窗台边上晒太阳她就非常高兴。
在今年年初揭晓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评选中,岛城有12人获得这一殊荣。单春花榜上有名。对获得这一殊荣,单春花连称没想到,“孝敬老人是儿女该做的,咋还能获奖啊。” 文/图 记者 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