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4-01 09:09来源:长江商报
多位志愿者生前签下协议,过世后家属拒绝履行
来源:崇文网
据了解,三年来武汉爱尔眼库已签订的角膜捐献志愿书不足30份,只有4人完成捐献。目前库里仅存有5份志愿书。爱尔眼库成立三年以来,接到的电话屈指可数。“虽然4人完成捐献,而真正移植在眼疾者身上成功的仅2例,其余2例因角膜不适合移植则用于科学研究”。
上周,黄冈一签订角膜捐献协议者去世后,其家属曾打来电话告知医院取角膜,但随后又马上打电话说不捐了,当医院眼库与家属沟通时,对方家属认为还是让逝者能“完整入土为安”,拒绝履行捐献协议,医院最后只能放弃。更多的则是在志愿者去世后,家属不愿意与医院及时取得联系,而导致无法实现捐献。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俗专家认为,从传统来看,让逝者完整离开是所有家属的心愿,此刻家属的心情肯定很复杂,外人不便多干预,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外人都不好插手。尊重意愿与保全器官,到底哪种才是对逝者的尊重,并不是专家学者能界定的,还要看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每个家庭传统及各自的想法。
“把我的角膜用在武汉小伢的身上吧”
本报讯(记者 胡梦 通讯员 刘晓鸿)“把我的角膜用在武汉小伢的身上吧。” 前日下午,病榻上的晚期肺癌患者方明(化名),郑重地在武汉市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55岁的他希望将自己的角膜用在武汉孩子的身上,让他们能看看美丽的江城。
方明是汉阳某工厂一名工人。1月22日,方明开始剧烈的咳嗽,医院检查为肺癌晚期。目前,病情已经恶化。
方明想捐献角膜的想法,儿子方海(化名)几年前就知道。直到上周,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肾,生命垂危,方明再次提醒儿子去办“要紧事”。
前日下午,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病科主任曾庆延为方明进行了检查后表示,其角膜质量非常好,具备移植条件。
寻找江城眼角膜受捐者
本报讯(记者 胡梦 通讯员 刘晓鸿)为了完成方明的意愿,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希望通过本报的帮助,共同寻找江城适合的眼角膜受捐者。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病科主任曾庆延表示,根据方明的捐献意愿,凡是需要眼角膜的武汉籍小朋友和大学生均可报名。
如果您身边有孩子正因为角膜的稀缺而与光明失之交臂,那么请替他(她)与武汉爱尔眼科眼库联系:电话13971285863。
本报讯(记者 胡梦 通讯员 刘晓鸿)上周,一名黄冈的捐献者去世后,家人在多方沟通无效情况下拒绝履行。“这就是目前角膜捐献的现状”。昨日,武汉爱尔眼库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