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移植需“跨国接力”?
2009-03-30

日期:2009-03-25 作者:施嘉奇 来源:文汇报

    近日武汉的一次跨国皮肤移植引起了众人关注,但对于中国的烧伤医生而言,这样的国际接力让他们感到万分尴尬。
    
    接受皮肤移植的是一个6岁苗族女童王丹。今年1月7日,丹丹因烤火不慎被严重烧伤。丹丹全身70%烧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移植人体皮肤。然而,湖北省唯一的皮肤库中只有经过特殊处理的猪皮,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只能联系到欧洲的皮库。很快,欧洲皮库捐献的3000平方厘米皮肤从荷兰一个小城发出,经阿姆斯特丹、上海,最终空运至武汉。
    
    据了解,这张皮肤来自一个白人,医生最终为丹丹移植了约800平方厘米皮肤。
    
    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上海瑞金医院烧伤科主任郇京宁感到非常遗憾。他说,其实中国的各家烧伤特色医院多年前都备有皮库,但是随着器官移植准入门槛的设定,皮库随之缺少了足够的皮肤来源,无法为更多的烧伤患者移植。
    
    据了解,瑞金医院是中国第一个实施异体皮混合移植的医院。此后,这项技术在全国开花,已经完成不计其数的皮肤移植。所谓异体皮混合移植,是用从患者皮肤上提取制备的微粒皮附着于大张异体皮上,植入患者身体。异体皮主要起到保护覆盖创面的作用,而附着于内的患者微粒皮会逐渐生长,最终形成新的皮肤。而此时,外层的异体皮会在患者自身的排异作用下发黑,最终剥落。
    
    这种移植方法决定了皮肤移植无须配型,不同地域、种族人群的皮肤均能移植,经过特殊处理的人体皮肤,还能够在4℃到8℃的恒温中保存一年。
    
    遗憾的是,国内的皮肤移植随着器官来源的紧缺而日益萎缩。郇京宁说:“在欧洲,不仅有完善的器官捐献法规,人们还拥有通过器官捐献来帮助他人的意愿。”但是,目前在我国,自愿捐献器官的人非常少。
    
    中国目前各类器官均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据调查统计,中国现有100万至150万患者需要进行器官移植,但每年仅能实施1万多例手术。许多危重病人因不能及时得到器官移植而死亡。
    
    “器官短缺已成为阻碍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障碍。要想挽救更多病人,关键在于提高全民的器官捐献意识,同时在政策法规上给予保障和认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专家陈忠华教授说。
    
    皮肤移植的跨国接力,再一次呼吁人们改变对器官捐献的传统观念,宣扬人道主义互助精神,增进公众器官捐献的意识和行为。专家建议,应开辟和提供便捷的器官捐献登记途径,方便公民自愿捐献;建立人体器官分配的共享信息网络,提高器官分配的公平性和利用效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