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19日13:34 深圳晚报
图为郑卫宁(左二)参加手语歌会。
公司里没有人叫郑卫宁“郑总”,都叫他“大哥”。他也没有把自己当成老总,他喜欢大哥这个称呼,他就是公司里300多名残疾人兄弟的大哥,带着他们一起奋斗,一起拼搏,一起仰起头做人。他喜欢这个角色。
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一路瘸着腿走来,他的每一步都比常人艰辛何止百倍,风雨和泥泞是必然的。郑卫宁也没有想到自己能走到今天,不但自己坚强地站起来了,还可以搀着更多的残疾人兄弟往前走,在他们的脚下和心里铺上满满的阳光。
1
坎坷命运
先天血友病导致残疾
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郑卫宁一生不平的命运。先天性重症血友病,时刻面对的是死亡。母亲告诉他,吃奶的时候,奶瓶放重了点,他就会出血,血从奶瓶里翻出来。学走路的时候,别的孩子摔一跤,爬起来没事,他爬起来,半个屁股都会变成紫色。疾病的阴影笼罩着他和他的家。
不过,郑卫宁说,他的童年其实是幸福的,一名名穿绿军装的战士救了他的命。郑卫宁一家住在大连某部队的大院里,有一回,他从床上掉下来,头磕在暖气片上,大出血,有两卡车的战士为他输血。他记不清有多少战士给他输过血,“很多很多”,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里,每当想起绿军装,他的心里就会升起温暖。
不过,“文革”开始后,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父母受到冲击,血也输不上了。每次大出血,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等着血出尽,然后再静静地等着血被吸收。那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他的残疾也是这样落下的。
郑卫宁没有上过一天学,他的少年时光,基本上是在医院或外祖母家的农村度过的。那时家里也没有电视机,惟一的消遣就是看书。不认识字怎么办?开始他就把字当做某种符号,等哥哥姐姐放学了再问他们。他就这样学会了阅读,躺在床上,凡是有字的书他都读。
谈起往事,郑卫宁眼里噙着泪水,脸上却是笑容。残疾和疾病没有阻住自强不息的脚步。1985年至1991年,他分别完成了电大中文、法律、企业管理的学习,并分别以优异成绩毕业。
郑卫宁说,今天他能在残疾人事业上做点事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的学习。
2
立下志向
不能靠父母了此余生
郑卫宁说,他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1979年找到了他漂亮、贤惠、能干的太太。那时正值青春年少,他和太太在武汉的一家机械厂做工人,郑卫宁琴棋书画样样都行,惟一不好的是身体,但被浪漫“冲昏”了头脑的太太,还是跟定了他。
而他的父母更是郑卫宁一生中最感激的人。为了给他治病,上个世纪90年代初,父母带着他来到了深圳,后又先后辞别人世,离他而去。父母为了让郑卫宁的下半辈子有着落,给他留下了两套房子和30万元存款。两套房子的意思:一套给郑卫宁自住,另一套用来出租,租金用于郑卫宁的生活,而30万元的存款,是给他输血用的。郑卫宁拿着父母给他的遗产,他知道有多重。父母的工资并不高,30万元存款,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同时也意味着他的3个哥哥姐姐做出了许多牺牲。郑卫宁说,其实那不是钱,他不想拿着父母的钱了此残生,那样他的人生就太没有价值了,他只能拿着这些钱“放大”了用,不但自立,还可以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对得起九泉之下的父母和做出牺牲的哥哥姐姐。
3
破釜沉舟
办不好网站就去跳楼
因为残疾和疾病,郑卫宁做不了别的事,就在家里炒股。证券公司给了他一台电脑,使他在炒股的同时,进入了互联网世界。互联网只需要用眼和脑子,他觉得这是残疾人可以应用的工具,同时可以为残疾人开一扇窗。
郑卫宁有了建一家残疾人服务网站的念头,为全国乃至全球残疾华人免费提供服务。他给深圳义工联打电话,请他们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残疾人朋友,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刘勇和小麦等人。
郑卫宁找到刘勇时,刘勇正在滨河社区的一间老年人活动中心,给打麻将的老年人递茶倒水,这样他每天能赚到一个盒饭。郑卫宁把办网站的想法一说,刘勇就跟着他过来了。1999年6月的一天下午,郑卫宁和其他4名中华残疾人服务网的创办者聚集在罗湖一家麦当劳餐厅,郑卫宁给他们讲述他的方案、计划,他们都十分亢奋,一直谈到晚上。只有小麦当时的女朋友表示怀疑,说这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是的,这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他们没有一个人相信自己能走到今天,郑卫宁更是做好了随时跳楼的准备。
是刘勇给他注入了一剂强心针。1999年9月18日,中华残疾人服务网上传之后,一直处于扔钱进去的状态。但是,2000年5月,自强不息的刘勇竟然一举拿下了广东省的网页设计冠军,同年6月又拿下全国亚军,8月代表中国往欧洲参加世界网页设计大赛,拿下第五名。郑卫宁知道,有这样的兄弟,他没有理由失败。
30万元是2001年3月用完的。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4月,网站获得了政府的一张网吧牌照,他们就在楼下办起了一个网吧,第一个月就赢利6万元。这给了郑卫宁第二次机会。
4
生存探索
为残疾人争高科技之地
网吧开始是一小时上网费6元,后来降为每小时1元。随着网吧利润的下滑,郑卫宁着手他的第二次跨越:做软件开发,同时从事网站的前台及后台制作。他开始招兵买马,2002年,他可以用赚到的钱给大家发工资了,还买了社保。郑卫宁的第三次跨越从2005年开始的,进行软件大规模的开发和生产。从2008年开始,郑卫宁又进行了他的第四次跨越:综合发展。目前,残友集团已拥有软件开发、动漫、电子商务、电子科技、培训、工程技术等七八家公司,解决了300多名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难题。
就在记者采访郑卫宁的前夕,他还在深圳和广州间跑来跑去。省残联在南沙给了他一栋8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郑卫宁准备做成一个软件和动漫的外包基地,解决500名残疾人大学生就业。
郑卫宁说,他不是什么企业家,他也不会长寿,随时都可能死去,所以他不追求利润,而且他做点事,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免税、提供免费场地等等,所以他需要的只是岗位,残疾人的岗位,为社会分忧。但这种岗位不是辅助性的,而是高科技行业里的标杆岗位,他要让残疾人兄弟自强自立,完全平等地参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郑卫宁说,这是他的人生目标,也是他最大的价值。
位于南沙的外包基地年底或将开工,加上深圳这边事业的壮大,郑卫宁自豪地说,到时他就可以实现1000名残疾大学生就业。
去年,郑卫宁因“新时代知识经济条件下,为残疾人在高科技领域集中就业的生存方式,进行了成功的探索”而获得我国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
正常家庭可能不理解,一个残疾人就业,对于一个残疾家庭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残疾人又意味着什么。不过残联有一句话很形象:“安置一人,幸福一家,稳定一方。”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5
美梦成真
不少“丑小鸭”变成“天鹅”
说起感恩,郑卫宁一直是用这样的心态去生活的,所以他的心里总是充满阳光。他说,作为一个残疾人,他一生得到过太多人的爱,父母和妻子的就不用说,哪怕在路上,见到他需要帮助,都会有许多陌生人走过来。
而另一方面,许多人对他也是心存感恩,特别是他的员工。残友动漫的掌门人刘勇就非常感激他的郑大哥、郑大嫂。刘勇说,以前他做过许多梦,也做不出现在这个梦,而这个梦是真的。
刘勇说,他是随父母公司迁到深圳的,大院里楼上楼下都是父母公司的同事,大家都认识。因为他这个儿子,很多年来,父母都是低着头做人。去应聘,经常遭到白眼。而现在,他的母亲可以平等跟人交流了,她的丑小鸭已经变成了天鹅。
许多“丑小鸭”在进了残友公司后,都变成了“天鹅”,深圳户籍的吴国超就是典型的一个。他是去年深圳高职院毕业后才进公司的,属于腿部残疾,脚板外翻,每走一步都十分痛苦。他的病本来可以做手术治疗,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所以一直没有钱做手术。因为残疾,他的脾气也有些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却异常聪明。见习期间,他就独自带队完成了一家德国银行20万元的软件项目,并且因此签下了后续的20万元的项目。他整个人也变了,以前残联的领导到公司来看望大家,他理都不理人家,现在看到公司的走廊有个纸屑,他都会瘸着他每走一步都痛苦的腿过去捡掉。
3月16日,在公司的帮助下,吴国超在北大深圳医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吴国超的父母都是忠厚老实的人,当年的工程兵,当他的父亲听医生说儿子的手术成功后,这个男人禁不住痛哭,泪流满面。他没有想到儿子能有今天,他一辈子都想做的事情,有人帮他做了。
郑卫宁说,吴国超在公司里包吃住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比他父母两个人赚得都多。更重要的是,他自信多了,愿意跟人接触了,整个人都变了。
郑卫宁说,在他的身边聚集着许多有爱心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无论是残疾人还是正常人,都会感到美丽的阳光。
人物档案
郑卫宁:1955年生,自幼患先天性重症血友病。在深圳创立中华残疾人网、残友集团,成功缔造了残疾人在高科技领域集中就业的构想,先后荣获北京残奥会火炬手、“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家”、深圳首届慈善行为楷模奖、“中华慈善奖”等荣誉称号。
寻找身边感恩的人征集启事
深圳是一座懂得感恩、充满爱心的城市,深圳人不仅把感恩回报写在城市的旗帜上,更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中。每当国家遭遇地震、冰雪、洪涝等自然灾害,深圳人总是将感恩之情化作大爱之心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心怀感激地对待父母、同事和生活。本报特开通热线电话83519727,邮箱wbaxjt@163.com,让我们共同寻找身边那些心怀感恩的典型人物和知恩图报的感人故事,让一个个感恩的故事滋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这座城市因为充满关爱和感恩的情怀而更加温馨和谐。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