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阳 摄
省儿童医院联合都市快报、杭州市慈善总会成立“浙江儿童白血病救助基金”,杭州市慈善总会为白血病儿童开设慈善专户,接受来自社会的爱心捐款。
从前天开始,记者的电话就没有停过,许许多多的好心人伸出援手,帮助这些得了白血病的孩子。
中学生每人每天捐1元
夏衍中学的郑国成老师说,他们有笔款子想捐给得白血病的孩子,钱虽然不多,但全校每位学生都出力了。
全校24个班级,每个班30多位学生,从3月5日开始,每人每天捐出1元钱,募集到一起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次捐款是学校团委在3月份发起的,3月5日是学雷锋日。学校给这次捐款行动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郑国成老师是高一(2)班的班主任,教语文。他说:“现在的孩子条件好,捐款开始的时候学生不放在心上,说1元钱不算什么。我告诉他们,每天少喝一瓶饮料,一瓶饮料3元钱,就是三天的捐款,全校600多学生1天内不喝饮料,就有近2000元钱了,能负担两个孩子一天的药费了。积少成多同样能做大事。”
每个班级自己做了个捐款箱放在讲台边,学生一到教室,先捐1元钱。班级团支书或者班长负责管这个箱子,每天放学后把箱子交给班主任,锁在办公室。一位学生说:“每天到学校丢一元钱,听到硬币‘哐当’的声音,这一天从做好事开始,很有意义。”
有的学生一天捐两元、三元。昨天,郑老师摇摇捐款箱,已经有点沉了。他看了快报“浙江儿童白血病救助基金”的报道,决定把学校的捐款用于白血病儿童。
今天或者明天,郑老师就把捐款打到市慈善总会的基金账户上,粗粗算了一下,有七八千。郑老师说,他们的“一元捐款”行动还会继续下去,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一定能帮到需要救助的孩子。
清洁工大姐送来水果篮
昨天下午3点半,省儿童医院血液科病房来了位拎着水果篮的大姐,她来看吕雅施(快报3月14日封面的小姑娘,10岁,永康人),她摸摸小雅施的头,眼睛就红了,塞给小雅施5张100元,“钱不多,你们先用着,我还会来的。”
大姐姓余,江西人,嫁到兰溪又来杭州打工。她在杭州当清洁工,每天扫延安路,月工资1100元。丈夫没有固定收入。
“我看到报纸上的照片,真难受,这么漂亮的小姑娘,眼睛大大的,好像有很多话要说。”余大姐说她有两个女儿,1个20岁,1个18岁。“哪个爸妈看到自己儿女受罪不心疼,以前人家帮过我的小女儿。我永远记得好心人。”
5年前,她的小女儿读初中,成绩不好,没有考上普高,读技校学费比较高,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让女儿出来打工。“当地政府找到我,说有个春蕾计划,能帮助像我女儿这样的学生。有好心人和我们结对子,一年捐助我们两次,给孩子上学的钱。”余大姐说,做人不能没有良心,“我们被人帮过,也要帮人。”
“你们可能不信,我从来没有买过水果篮。我能力只有这么点,500元能做什么……”
期待更多的援助
3月14日,浙江省儿童医院、都市快报和杭州市慈善总会共同发起成立“浙江儿童白血病救助基金”,过去几天,已经有很多像夏衍中学学生和余大姐这样的好心人站出来,捐100、500、1000……基金账户里已经有将近30万的善款,也有一些企业准备捐款。
昨天,我们和省儿童医院的赵正言院长、市慈善总会的李朝东主任一起商量捐款的事情。赵院长说,医院有两个病区,大概有60个白血病孩子需要帮助,而1个疗程的费用就要5万左右,捐款还远远不够啊。
我们感谢夏衍中学的学生每天捐1元钱,感谢余大姐从工资中拿出一半帮助生病的孩子,也期待更多的企业、个人伸出援手,一起把这件善事做起来。
基金使用办法正在拟定中。首批善款将尽快发到白血病儿童手中。
14岁的衢州男孩陈世豪化疗后很虚弱,需要坐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