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惠芳老人在缝制布艺品。 朱珊超 摄
温州网讯 昨天下午,73岁的井惠芳坐在房间里,戴着老花镜,认真地缝制着一件手工艺品。虽然天气还有些寒冷,她的额头上还是渗出细汗。
井惠芳是一位残疾老人,可她心灵手巧,能用碎花布、废皮料、废纸盒等废弃品,制作出栩栩如生的手工布艺品,这些手工艺品很受邻居们的喜爱。
现在,老人每天花在制作布艺品上的时间有8、9个小时,她的家中已有100多件自己创作的手工艺品。昨天,老人给“党报热线”88869996打电话说了自己的心愿:想展览自己创作的这些手工艺品并义卖,再将义卖收入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帮助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变废为宝手艺巧
井惠芳住在市区半腰桥社区,陕西人。北方姑娘当年擅长的剪纸、做虎鞋、做十二生肖布挂件等手艺,她样样都会。
10多岁时,井惠芳不小心摔断了腿,自此落下了终生残疾。上世纪80年代,她跟随丈夫来到温州,并定居下来。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几个子女渐渐都成了家,老伴去世后,井惠芳的生活一下子孤单起来。在朋友的建议下,1996年她报名上了老年大学,开始学习绘画。
有一次,井惠芳在银行里看到一幅很精致的剪纸作品,受了启发,回家后她就开始尝试用布料创作布艺品。“我家附近的鞋料市场、裁缝店内,废弃丢掉的碎布头、毛坯皮料,我都给拣来留着备用。”井惠芳说。
一段时间后,井惠芳的邻居们惊讶地发现,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布艺品出现在老人的家中。记者在井惠芳家中看到,她的小房间虽然只有10多平方米,但充满艺术气息,墙壁四周挂满了书画、国画剪纸等,衣柜门上挂的全是手工布艺十二生肖和手工蝴蝶,形态各异。
乐向大家传技术
因为会制作这些布艺品,井惠芳在周围人中间渐渐有了名气,大家都知道她有一双巧手,无论什么剪纸、手工布艺,只要她看上几眼,就能照着做出来。
井惠芳也很热心,邻居家的姑娘订婚、生小孩,她都会送上自己亲手做的虎头鞋、生肖布艺等手工布艺品。还有人慕名向她购买这些手工布艺品,馈赠给外国友人。
“我的作品大多数来源生活,也有模仿后自创的。”井惠芳说,一次,她在一家商店门口看到一个布娃娃非常可爱,但又舍不得花钱买来做样本,只好每天去商店看看,回家后再用拣来的布料一针一线慢慢地缝,最后终于做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布娃娃。
井惠芳的布艺作品中,现代元素与民族传统元素结合得很好。申奥成功时,她用碎布制作成168只立体彩色蝴蝶,拼出“迎奥运”三个字;嫦娥1号卫星发射成功时,她连夜用剪纸,赶制出一幅《嫦娥奔月》;牛年到了,她又用碎布头缝出一头金牛来……
这些年来,跟随井惠芳学艺的有20多人。其中,最小的年仅10岁,最大的50多岁。
想为社会作贡献
井惠芳说,她是残疾人,知道残疾人这个群体的就业难度,比普通人难上百倍,她很想把自己的手工布艺技术教给他们。她觉得,做手工比较适合残疾人、聋哑人,如果做得好、做得巧,甚至可以当作谋生的手段。如果有人愿意跟她学手工艺,她愿意手把手去教。
“我虽然身残,不能为社会做什么工作了,但我一直想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造福社会。”井惠芳说,她一直有一个心愿:想把自己创作的100多幅手工艺品义卖,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展览和义卖,将义卖所得的钱全额捐献给慈善机构,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井惠芳说,为了发挥余热,帮助残疾人,她会一直创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