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拟建“心理宣泄室”
2009-02-23

2009-02-23 09:56:25千龙网

  北京日报讯 (记者 刘昊) 新学期伊始,本市两所高校相继发生“伤人”等极端事件,再加上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骤增,如何帮助大学生舒缓压力、调试心理,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和校园稳定成为首都高校新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除日常教学中多门有关心理素质发展、职业规划、情感、交往等心理课程之外,新学期,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在坚持对新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提前排查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等基础上,增加针对所有在校生的不定期心理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此外,北理工等学校还通过党团组织、班集体、学生干部建立心理预警干预机制,学生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提前进行心理干预。

  在京高校中大都已经建立起面向全校的心理咨询热线,将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据北京理工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的心理咨询热线每年为学生提供1000小时左右的个体咨询时间,平均每年接待咨询学生达到近800人次。北师大的“雪绒花心理咨询热线”还走出校园,为全市的大、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北师大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困惑主要以“人际关系”为主。据介绍,刚刚入学的大学生反映出的心理困惑多与“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有关;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际关系和情感上的困惑逐渐增多;临近毕业时,学业和就业压力成为咨询的主要内容。新学期北师大等学校将增加对学生求职心理、心理减压等方面的辅导;还会为学生增加“人际交往”、“珍爱生命”等方面的心理援助培训。

  据了解,首都医科大学还将在本学期筹建“心理宣泄室”,为师生提供倾吐烦恼、宣泄情绪的私密空间。从目前外地高校已有的“心理宣泄室”设置来看,私密空间中可提供沙袋、拳击手套等用品,通过击打等“虚拟暴力”来发泄焦虑、紧张情绪;此外,学生也可以在宣泄室里安静地坐一会儿,或是通过沙盘游戏进行心理按摩和引导。

  四成以上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记者22日从北京安定医院了解到,该院近期参与的一项调研表明,本市大学生中四成以上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最常见为抑郁和焦虑。专家表示,大学生的自身疏导和周围人的帮助对于缓解心理问题非常重要。

  ●四类原因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

  “我们去年做了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研,40%以上18至24岁的大学生存在种类、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最常见的还是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大一新生和大四、大五毕业班学生是心理问题较多的群体。”北京安定医院六病区主任崔永华分析,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比例高的原因很多,比较突出的有四类:

  大一新生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困难,理想和现实出现落差;

  毕业班学生面临就业困难,这一问题在今年尤其突出,找工作一时找不到,继续考研还要花家里钱;

  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来自情感,有的单恋,有的女朋友移情别恋等;

  还有一类心理问题来自学习压力,在安定医院门诊患者中不乏国内最一流高校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激烈竞争,又不知如何减压,久之出现情绪焦虑。

  ●两周不疏导可转成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和精神问题不及时疏导,就可能造成部分大学生做出一些极端事情。心理专家介绍,遇到心理问题如果两个星期不疏导缓解,就可能转化成心理障碍。专家建议大学生感到心理压力时首先可以找朋友倾诉宣泄;如果效果不理想可以听听音乐、做做运动,或者旅游放松;还没有效果可以找心理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崔永华还提醒,降低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比例,还需要学生和老师多学习心理知识,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自己意识不到,如果周围的人能及时发现,给予正确的帮助和指导,就能避免一些学生将普通的心理压力演变成严重的精神疾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