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老外眼中的中国教育
2007-01-02
文章提交者:hiteyoshi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一.中国的教育
访问中国的外宾常会被领到幼儿园、小学校去参观,令外国人惊奇的是,中国孩子缺乏天真、童稚活泼的孩子气,表现出来的军人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自由散漫惯了的老外们印象深刻。首先一踏进鸦雀无声的教室,孩子们即刻训练有素地齐声高喊:“客人好!”明显是下了大功夫排练出来的。这情景与西方学校走廊里能闻见教室热烈的讨论声大为迥异。再看老师授课时,可怜的孩子们背挺得笔直端坐着,待老师提问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举手回答者如背诵圣经般地将唯一的标准答案流利道出。许多老外诧异之外,私下里气愤地指责。
中国教师对孩子太残酷。显然除了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中国教育体制的独特性外,西方人想象不出,这些孩子的父辈在其幼年、青年时代,曾经历过怎样的饥荒及刻骨铭心的文革痛苦。因此西方人也自然无法理解,这一代家长们是怎样地将自己那代人无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倾注于下一代的身上,甚至将后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望子成龙的努力中,拔苗助长的结果常常是令孩子做不了孩子。
中国孩子实在太辛苦了,一个典型10岁孩子的一天日程表是这样的,清晨5点半爬起来匆匆赶往学校上早自习,下午5点放学后再跑到钢琴、小提琴或绘画、英语补习班去进修,晚上要一直忙到午夜睡觉前一刻,才精疲力尽地做完老师及家长布置的双重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所谓的素质教育,目标是为了长大了争当“哈佛女孩”、“牛津男孩”,出人头地。在英国华人孩子也是出名的不易一族,有华裔学生向英国教师诉苦说,自己很向往在
音乐
方面发展,但其家长却斥责为“玩物丧志”。玩音乐岂能填饱肚子,好好读书将来当医生、律师、会计师才能挣大钱,才能不辜负父辈的期望。与海外华裔家长督促子女一心成为专业白领心态不同的是,眼下中国大陆家长在培养孩子多才多艺方面又过分地热衷。一个20岁的中国青年,如今一瞧见钢琴就厌恶。他曾向我诉说其童年是多么地不快乐。他妈妈从不让他看中国电影,说是浪费时间,相反总逼着他观赏译制的外国片,目的是多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一心要将儿子培养成为“西方绅士”。每天他有做不完的家庭作业,还得学弹钢琴、绘画和补习英语,尽管他根本无音乐天赋,每天在妈妈的眼皮底下按那些枯燥的琴键如同受刑。妈妈将所有家务都承包下来,从不让他动手。动不动就念叨:“你只要抓紧时间学习,妈妈就高兴。”这简直是在折磨孩子的童年,而光会整天啃书本的书呆子,在西方是没人搭理的,在西方人眼里书呆子与傻瓜没什么两样。
在中国刻板的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即便是大学生同样令西方人看来仍就相当稚童化。比如在香港校园里每天可以见识到一些大学生操练拉拉队舞蹈,这种蹦蹦跳跳的团体操在西方是初中、高中生热衷的,进了大学还玩这些孩子的游戏,令外人感觉华人大学生太小儿科。华人家长尤其对自己的宝贝女儿看管得极严,生怕出轨。华裔女孩18、19甚至20岁了,家长也不允许她结交男友,尤其严厉禁止自己的女儿与“鬼佬”来往,以免“学坏”和“上当受骗”。华人女孩“守身如玉”是出了名的,由于异性交友方面起步比西方女孩晚许多,一些成人华裔女士谈起当年16岁时的高中时代舞会上无人问津的尴尬,个个都记忆犹新。在欧美高中每学年末,各个中学一年中最隆重的典礼就是年终舞会,男孩子要着燕尾服,女孩子准备了多时的晚礼服就盼望在此刻露脸,一旦在舞会上遭遇女孩子没男孩请,或男孩子请不到女孩,则会是终身感觉没面子的憾事。中国孩子在其身心成长过程中受到太多过分、不近情理的专制,都令西方人议论中国家长体制过于严酷。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网络烂梗”正在杀死我们的语言表达
“鸡娃”不停歇|“抢跑”的孩子,后
上海4岁女童在海边走失:育儿千万条
5岁女儿一遍遍喊妈妈:陪伴才是孩子
校园霸凌频发:如何拔除那些隐蔽角落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网络烂梗”正在杀死我们的语言表
“鸡娃”不停歇|“抢跑”的孩子,
常青藤家长的培养法则:比成功更重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