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孤老也需要大众收养
2009-01-20

灾区孤老也需要大众收养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03日11:28  来源:新京报

  四川民政厅副厅长陈克福谈赈灾物资监管等热点话题,表示民政系统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对话人物” 陈克福

  “人物身份”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

  “对话动机” 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后,当地民政部门迅速投入救灾之中。大量的灾民等待救灾物资,等待安置救济,而民政部门从地震开始便受到公众的关注。陈克福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热点话题一一回应。他说,与媒体良好地沟通,也是抗震救灾的需要。

  地震 “救灾是民政人的天职”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位于成都市芷泉街55号的四川省民政厅大楼一阵摇晃,大楼里的人意识到发生地震,迅速跑到马路边上。当时电话已瘫痪,民政厅一位副厅长立即飞奔到地震局,得知震中在汶川。随后,民政厅领导全部出动。

  新京报:“5·12”当天,你们七位厅长往灾区赶,你是去哪个方向?

  陈克福(以下简称陈):我是五点多钟往都江堰赶,省委在那召开紧急会议,总理、省委书记、民政部长都在那儿。大家都想往汶川赶,堵了,过不去,所以指挥部设在都江堰的路边上,用彩条布搭的篷。风大雨大,还没有电,很嘈杂。

  新京报:如果中央不来人,你们会这么重视吗?

  陈:救灾是民政人的天职呀。

  新京报:都江堰应该是你很熟悉的城市,发现整个城市近似废墟,感慨吗?

  陈:那时候很乱,我们没有时间感慨,只想着如何救急。那时候已经知道是7.8级地震,震中在汶川,两个厅长直接往那儿赶,他们手机都不通,当时就觉得即使是擦肩而过都不知道。

  新京报:那时候你的任务是什么?

  陈:省委、省政府有什么事情要交代的、商量的,部里有什么指示,我们要千方百计告诉家里(厅里),民政厅也要赶快成立救灾指挥部,组织抢险物资,那时候就知道需要帐篷,我们四川省只有四千多顶,当时就在调。

  新京报:民政厅有针对地震所作的应急预案吗?

  陈:据我所知没有,因为四川不处于地震活跃区。

  救援 “广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地震当天,四川省民政厅就成立捐赠资金接收和物资筹集及物资调运组,在机场和火车站共设置6个工作站,负责物资接收和调运。

  新京报:在前期紧急状态下,你们如何收集紧缺物资信息,如何进行调配?

  陈:那个时候就是根据地方反映上来的情况调配物资,后来通讯慢慢恢复了,知道的灾情也宽了。

  新京报:那会否出现信息滞后的情况?

  陈:有可能。因为交通断了、通讯断了,有时候需要人跑出来以后报告,才知道具体情况。

  新京报:我们采访发现,有些灾区没通电,灾民却领到了电磁炉,而急需的生活用品却没有。能否认为在开始的紧急状态下,赈灾物资的发放容易处于无序状态?

  陈:不能这么理解。它是多种情况、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有些灾区是连成片的,有些交通是通的,有些不通,我们只能把物资送到通的地方,不通的地方再想办法。另外,有些捐赠物资很多品种是一起打包运过来的,而单子标得又不是太全,由于紧迫,我们会根据填写的清单调运到灾区,事后才知道可能会有一些当地并不是急需的物品。

  新京报:有没有可能让捐赠方及时掌握灾区实际需求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捐赠?

  陈:以后有可能。但是这次地震突如其来,没做到,或者说是做不到。那时候我们的信息都是不通的,怎么把信息发给对方呢?我跑了都江堰、德阳、绵竹、什邡、绵阳、北川,手机都打不通,我们更多是靠听汽车上的收音机,这次广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收音机简便容易携带,又可以放高音喇叭。

  赈灾 “越是权力大越是有责任”

  6月1日四川省政府网站公布,截至5月31日16时,四川省已累计收到捐款3692笔,金额601931万余元人民币;收到捐赠物资2796宗。

  新京报:我留意到,你们制定了《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办法》。救灾物资发放和管理一直都有相关规定,这次为什么要针对汶川大地震专门制定?

  陈:以前的办法不能适应这次需要,因为这次社会各界捐赠了很多,这跟以前国家分配调拨发放物资的性质不一样,它数量更大,而且是随时随地,来自四面八方,不好计算。我们一共有五个厅级领导处理这个问题。

  新京报:你们怎么分配捐赠款?

  陈:目前用了7050万,我们提出计划报省政府审核后用于灾区;另外有四千多万也是报省政府领导审核以后,用来购买灾区急用物资,其他大量的还没用。这些钱我们将向社会公示,保证全部用到灾区、灾民身上。

  新京报:你们的权力还是很大的。我看到管理办法规定,一千万元以下的项目就你们自己定了。

  陈:越是权力大,越是有责任。这是对等的,不能乱来。

  新京报:这么多重灾区,我想每个灾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物资,他们上报时你们如何核实呢?

  陈:我们设立一个专门的组,有很多人参与,对地方进行调查、核实,不是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比如说你这个县有20万人,你报21万人受灾,这不可能。

  新京报:为什么不可能呢?

  陈:我们吃这个饭的,怎么能不清楚?我举个例子,安置房屋数量是根据一定规律进行测算的,不可能一口人就报一间。

  监管 “民政系统干部不会违规”

  5月2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和审计署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5月22日,审计署成都特派办抽调30余人,组成若干审计小组进驻四川省民政厅、红十字会等负责救灾款物的单位。

  新京报:这次中央很重视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审计署都派出了工作组。

  陈:(他们)现在就在我们四楼,我们合作得非常好。此前,省纪委、省监察厅工作组早都来了,合作也非常好,他们从源头开始监督,把流程看得非常清楚。

  新京报:四川省纪委副书记任俊年曾表示,他们在现场监督过程中发现救灾物资在接收、管理、发放的过程确实存在薄弱环节。

  陈:那肯定有,这么多的物资,这么紧急的时间,这么多困难,要做到很规范肯定有难度,但是我想我们厅里的干部,民政系统的干部党性是强的,是自觉的,从主观上我想是不会去违规的。

  新京报:这些薄弱环节有没有给你带来压力?

  陈:我坦率地告诉你,我没有压力。我对民政系统干部有基本判断,他们不会把物资拿去放到不需要的地方,这不是他们的基本素质。

  新京报:有没有发现夸大灾情、截留克扣救灾款物等现象?

  陈:目前我们还没有。

  安置 “希望大众收养灾区孤老”

  目前汶川大地震已进入过渡安置阶段。陈克福坦言压力很大,因为“300多万户需要过渡安置,800多万人要救济。”

  新京报:目前进入过渡安置阶段,人员相对稳定下来可能会衍生出一些社会问题,民政部门是否有所考虑?

  陈:有呀。民政还有基层政权管理的职能。我们要求相对固定的安置点设立临时社区管委会,要对基层组织展开活动。

  新京报:临时社区管委会的工作与正常状态下是一样的吗?

  陈:尽量往这边走。它们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和上一级政府衔接上。

  新京报:管委会主任是组织选派,还是灾民自己推选?

  陈:这个有规定。主要从安置点或对口联系单位的责任人,以及派往安置点的机关干部中选派,管委会成员,应包括原有村(居)组干部、受灾群众代表、机关对口联系工作人员、治安民警等各方面人员。

  新京报:到了重建家园阶段,民政部门承担什么职责?

  陈:民政部门还有一个区划调整,市、县、乡、镇如何设置最科学。

  新京报:很多热心人都希望能收养灾区孤儿,现在有具体的收养方案了吗?

  陈:还没有。目前已确认身份的并不多,大部分是与亲人失去联系。我们希望大众也同样地关心灾区孤老,对他们进行收养,他们是弱势中的弱势。

  新京报:如果说这次地震是一个应急大考验的话,你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总结?

  陈:这个还要留到今后,现在还思考不了这么多。这不是我一个人或民政厅一家的事,这个需要政府、各个部门一起考虑。

  本报记者 赖颢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