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0 10:12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为挽救一名北京的白血病患者,昨日一早,衢州学院(筹)经济管理系的副主任丁奕便赶赴杭州捐献造血干细胞。据悉,丁奕是我省第30位配对成功的造血干细胞捐赠者,也是衢州第二位捐献者。
这个捐献的机会,让丁奕期待了5年。“在国内与白血病患者配对成功的几率为万分之一,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丁奕说,2003年他就志愿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但一直没音讯,想不到现在有人配得上了。
“前几天,接到征求捐献意见的电话时,我很兴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丁奕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非常美好的人生体验,身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对此也很支持,甚至比他还激动。
听说丁奕要去杭州捐献造血干细胞,学校领导、同事也都非常关心和重视,主动帮助分担工作,确保他能按时去杭州。
对于丁老师来说,捐献造血干细胞虽然只是他的个人行为,但却影响了周边一大群人。
“以前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件很遥远、很神秘的事,现在发生在周边同事身上,才真正开始了解。”不少同事在赞赏丁老师行为的同时,也纷纷开始关注如何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如何成为志愿者等等。
“在网上看到全国有400万白血病患者,但加入造血干细胞库的志愿者却只有患者的1/5甚至更少,这样的数据令人心情沉重。”丁老师说,面对一个等待救治的生命,相信许多人会作出和他一样的选择。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全市进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仅有1325人。“虽然短短两年,衢州有两名志愿者和白血病患者配对成功,但从整个面上看,情况并不乐观。”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王文伟介绍,目前全国有400万白血病患者,并以每年4万人的速度在递增,但进入造血干细胞库的志愿者只有80余万。虽然说配对成功的概率在1/400至万分之一,但按照目前患者和志愿者的比例,配对成功率几乎都在万分之一。
对于目前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甚少的现状,王文伟分析,这与不少市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误解有关。“之前治疗白血病采用骨髓移植的方式,骨髓是从脊柱直接提取,会给捐献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但从2002年开始,国内采用了血液循环方式提取造血干细胞,对被提取者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成为志愿者是个人的自愿行为,但如果高配成功后,志愿者却选择放弃,这样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大。”王文伟提醒,由于从初配到高配成功,正式进入程序后,患者就会放弃原来的保守治疗,加大化疗力度,等待着志愿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如果志愿者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则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王文伟呼吁,希望更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市民能充实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来。“如果你能成为挽救别人生命的人,那是件十分有意义和美好的事。”他相告,只要年龄在18周岁至45周岁,身体健康,愿意进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可前往中心血站或献血车,抽取5毫升血,填表后就可成为一名志愿者。
(记者 曾晨路 实习生 王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