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生活同样精彩
2009-01-08
2009年01月08日07:36    来源:津报网-天津日报

摄影/刘泽瑞

  从2008年年底召开的天津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现场会上获悉,本市采取多项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截至目前,全市残疾人累计就业人数达9.67万,就业率高达88%,创历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据市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市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共10.99万。去年全市共有8.16多万个单位依法安排残疾人就业或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共安排3.46万名城镇残疾人就业。扶残助残已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成为各区县民生工程的重要项目。

  对待这一特殊群体的帮扶,除了让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的权利”,各执行单位更是打破了过去单纯的钱物救助方式。一些企业为智力残疾人提供简单的劳动岗位——修建花草、清理杂物;高科技企业则聘用经培训的肢体残疾人加入产品设计部门,实现残疾人的高层次就业。同时,本市还制定出台多项鼓励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补贴奖励政策。

  各区县残联、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基层康复服务,把形式多样的特色服务送到残疾人身边,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搭建了舞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还专门成立了残疾人婚姻介绍所,为大龄残疾人牵线搭桥。在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下,残疾人正在逐步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成为快乐的人。本期民生视点带您走近他们,体味他们生活的苦与甜,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同样精彩。

  本报记者 宋德松 刘 颖

  廖晨霞 马永欣

  通讯员刘泽瑞 杨俊秀

  石晓钰

  工疗站里的小“艺术家”

  家住天津市河东区的李书超今年23岁患有先天智障,虽然她拥有和同龄女孩一样的纯真、美丽,却只有八九岁孩子的智商。身为家中独女的她,一直深受父母和邻居们的宠爱,上小学时,由于功课经常跟不上,才被查出患有先天智力缺陷,没办法完成小学学业。什么也做不好的李书超只能与电视为伴,一直呆在家中闷闷不乐、无所事事。

  2006年3月,河东区残联在向阳楼街道率先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精神康复工疗站,力图探索一条把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康复与就业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子,以简单的手工制作来锻炼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头脑,启迪开发他们的智力。得知此消息的李书超父母就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李书超参加了工疗站的工作和学习,没想到李书超的制作天分竟一发不可收拾地展现出来。她制作的中国结大到1.5米,小到0.1米,个个做工精致,让人爱不释手,其他大大小小的剪纸、珠艺、丝网花作品,在她的手中,样样都成了精致的艺术品。现在她一天可以熟练地制作五六个中国结,正常人完成起来也不简单,对于她来说更是实属不易。最令人拍手称绝的是在2008年市残联举办的劳动技能成果展会上获得第一名好成绩的全套福娃剪纸作品,手工之精细,图案之精美,非凡人技术可以比拟。

  别看她现在动作熟练,制作作品一气呵成,在刚到工疗站时,李书超因为被父母长期锁在屋子里,生活闭塞,很少和其他学员和老师说话,经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做手工。她也曾因一条绳子穿的位置不对,看着自己偌大的作品前功尽弃,也因整幅剪纸最后一刀的失误而从头再来;或因手劲儿小、丝网容易破、花瓣绑不紧等问题而灰心丧气,甚至发自己的脾气。在家人和工疗站工作人员的耐心教导和鼓励下与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当一朵朵百合花在她手中盛开时,她终于战胜了挫折也战胜了自己,自信让她学得更快,做得更好。现在李书超的手工艺作品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一些商家专门找她订购作品,还有邻居的家中办喜事,找上门来定做装饰新房的剪纸作品。有了收入,李书超再也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成了开心快乐的劳动者。

  现在的李书超成为了工疗站的小老师,从原先的沉默不语,不愿出门到现在她主动为大家朗诵诗歌、唱流行歌曲、辅导其他工疗人员学编织、学手工制作,帮助更多的精神和智力残疾人从自我封闭的心理中解放出来,敞开心扉、走出家庭、融入社会。

  盲人走进“心目影院”

  说“心目影院”,您可能感到很陌生,它既不是社区里的露天影院,也不是繁华商业街上的卖票影院,而是一个专门为盲人举办的公益电影院。在和平区文化宫内,一台29英寸的电视机、一台普通的DVD播放机加上6个专业的音响设备便构成了这个“心目影院”。

  “心目影院”只是提供给盲人一个“看”电影的场所,而要真正让盲人“看”明白电影,还需要有人来给讲解。来自北京的盲人电影创始人和主讲人大伟老师当起了解说电影的义工。

  为盲人讲电影听起来简单,但要把画面很好地用语言融合在故事情节当中却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给盲人讲电影前,大伟老师至少要仔细地把电影看个两三遍,想好怎样利用电影中对话的空白阶段把故事情节、演员关系和一些细节讲出来,不但要使盲人听明白,还要讲出感情来。

  “房间里留声机放着音乐,一双手端着茶碗送到了地主的面前,地主放下大烟袋,端起茶,撇着嘴尝了一口,觉得水不对,啪,泼在了40岁男人的脸上,他想急但急不出来,为什么,他就想当一个受气的……”在大伟老师讲解的《甲方乙方》的过程中笑声始终不断,更有不少盲人聚精会神、侧耳倾听,希望能在脑海中留下最深刻、美好的记忆。

  一位盲人发自内心地说:“就像自己能看见一样,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大伟老师,和平区文化宫的工作人员了解了“心目影院”,也更加坚定了她们做好“给盲人看电影”的信念,希望能够通过“心目影院”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张淑珍馆长告诉记者,每个月的月底“心目影院”都将为盲人放映一场电影。但现在工作人员人手有限,需要有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人参与其中,为盲人朋友引路、服务、讲解电影,如果您有志成为一名志愿者,可以拨打电话27221918或27229212(和平区文化宫地址:和平区新华路177号)报名参与“给盲人看电影”活动。

  而去年的奥运会期间,在“心目影院”的帮助下,和平区的盲人朋友们也“收看”了奥运会开幕式直播。通过志愿者讲解,国家体育场宏伟的雄姿、四周璀璨夺目的烟花、蔚蓝色的旋转星球、画卷展开时点燃的奥运圣火……都渐渐在盲人朋友心中形成具体的影像。大家低头侧耳聆听,不时为开幕式的精彩鼓掌叫好,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康复门球队里的“超级球员们”今年23岁的李书超只有八九岁孩子的智商,自从加入工疗站以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成了小小“艺术家”。“志强,球门在那儿,找准方向再打!”胡金兰队长扯着嗓子嚷道。23岁的志强擦了擦鼻涕,点点头,挥起门球杆,门球滚进前方球门。

  王志强背后响起一阵欢呼,他连忙躲到队长身后,低头笑个不停。

  每天上午,这样的场面都会在河西区曲江公园上演。由13名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队员组成的陈塘庄街康复门球队,在队长胡金兰的带领下,风雨无阻地训练。

  提起河西区陈塘庄街康复门球队,在天津门球界可是赫赫有名的。这是本市,也是全国唯一一支由残疾人组成的门球队。这支球队之所以出名还不仅仅因为它的球员特殊,更是因为它获得的屡屡战绩。这不,在不久前举行的天津市会员杯门球赛中,这支球队与另外44支健全人组成的门球队同场竞技,并取得了第5名的好成绩。前年10月份,这支残疾人门球队一举夺得第23届中国门球冠军赛天津赛区第四名的好成绩,2008年3月13日举办的天津市第十八届“三八杯”门球比赛中,这支全部由残疾人组成的门球队凭借良好的球风和过硬的技术,还被主办方授予高尚精神奖。“家里的奖杯、证书都数不过来啦,我们能赢关键在于我们队员的执著精神。”队长胡金兰兴奋地说。

  2005年6月,陈塘庄街道组建残疾人门球队,刚退休的肢体残疾人胡金兰成为首任队长。“当初我是一百个不愿意!”胡金兰笑称自己是“被逼无奈”才答应的。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胡金兰最怕上街,怕自己走路一瘸一拐受人嘲笑。最后,秀峰里居委会主任付志刚三番五次劝说,胡金兰才同意。

  据付志刚介绍,最初,13名队员中,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有8名。队员车伟伟出生时是对龙凤胎,3岁时在马路上被惊了的马车撞到头部,落下智力低下的后遗症,从此后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没有大人陪同哪里也不去。自从参加门球队后,她变得活泼了,每天起床后急匆匆吃完早饭自己就直奔球场。车伟伟的父母高兴地说,“以前她在家很少说话,后来打球时间长了,回来后就对我们讲,她们今天是赢了还是输了,几号球应该到哪个位置等等。孩子思维有逻辑了,看到她的变化我们别提多高兴了。特别是2007年街里组织球队去深圳打比赛,我们平时连商场也没带她去过,这下可好,一飞就是好几千里。最让我们高兴的是伟伟从深圳回来后,每天都对家里人讲大海是如何无边,海滩的沙子像海绵,航空母舰像大高楼,山洞像长长的大房子等等。”队长胡金兰被称为队里的“教导员”,她根据每名队员的个性特点分别教育。智障队员车伟伟自尊心很强,胡金兰常将她哄开心后再讲道理。患有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王志强原来连球杆前后都分不清,如今成了主力队员。

  天津门球康复队队员钟长禄因患脉管炎截肢,换上假肢后不用双拐最长行走时间超不过5分钟,他告诉记者说,“当时我认为后半生所能从事的体育项目可能就是坐那儿下象棋了。但是没想到学打门球后,由于在球场上打球时全神投入,也是由于在球场上坚持不懈地活动、锻炼,无辅助站立的时间越来越长,这真是门球给我带来的超级收获。”

  队员陶同强手部因工伤而残疾,打门球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他笑称,“有时经常为了能出去打球,不让家人抱怨,在家时就拼命多干家务。”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如今,门球队队员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一定康复,不仅四肢比原先协调了,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门球队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由13名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队员组成的陈塘庄街康复门球队,在队长胡金兰的带领下,风雨无阻地训练。

来源:搜狐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