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眼库92年成立库存为零
2009-01-04

2009年01月04日 03:25:21

    1月1日,是西安市民王先生和张女士结婚30周年的纪念日,夫妻俩一大早,拿上结婚证,就来到西安市眼库,在《捐献眼角膜志愿书》上各自签下名字。

    从1992年西安眼库正式成立至今,全省完成手术捐献角膜仅13例,帮助26名患者复明,目前,西安眼库的角膜库存为零。

    一家三口成为角膜志愿者

    64岁的王先生昨日说,多年来,他一直关注本报关于眼角膜的报道,一些爱心市民去世后捐出眼角膜,把光明留在了人间,这让他非常感动。2008年5月,《华商报》报道了癌症妈妈郑晓蕾捐献眼角膜的事情后,他就有捐自己眼角膜的想法,和家人商量老伴也爽快地表示要捐。

    得知两位老人的心愿后,女儿也很支持,还专门打电话到眼库预约填表时间,最后连女儿也成了捐献角膜志愿者。“一家人都成为志愿者,实在很难得。”西安市眼库工作人员说。

    呼吁对“人体捐献移植”立法

    “目前,全国因角膜病致盲致残者有400万人,我省就有15万人,现在我省有1000名患者在等待角膜移植手术。全国每年做角膜移植手术2000例,而美国每年可做3万例。”西安市眼库执行主任银勇说,这400万人中大多数可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但由于角膜来源少,致使成千上万的盲人只能在黑暗中等待。

    “个人无偿捐献是角膜料的唯一来源。”银勇说,一般情况下,只要志愿者本人同意,家属也同意就可完成捐献,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有的志愿者本人同意,家属意见却不一致。

    2007年,我国正式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但是并没有对器官捐献作出明确规定,“因此,立法显得很重要。”银勇说,2003年,深圳市就出台了我国首部器官捐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截至2008年8月,已有250多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角膜,帮助500多名国内外角膜患者重见光明。

    目前,西安市眼库已草拟了议案,准备提交给即将召开的西安市人代会,呼吁西安尽快对“人体捐献移植”立法。

    希望更多志愿者联系眼库

    西安市民何女士说,儿子上初中时患有双眼圆锥角膜,几乎失明,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需要进行角膜移植。后来,她及时联系到了眼库,在花费了1万余元的手术费后,“儿子的眼睛康复得很好,几乎和正常人的一样。”何女士高兴地说,她已向许多人宣传此事,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眼库中来,让更多的人重见光明。“我们回访了583人,其中428人电话变了,没联系上;有3人不同意捐献;还有两例当事人已死亡,家属没通知眼库。”银勇说,截至目前,西安眼库入库的志愿者近600名,其中成功捐献14例,除一例因特殊病症不能使用外,其余13例眼角膜帮助26名患者重见光明。“电话变了,我们的爱心不能变。”银勇说,目前,西安眼库没有一例角膜可供使用,有千余名患者在病床上等待角膜移植,西安眼库希望那些电话变更的志愿者或家属尽快拨打(029)87630809、(029)87630794,让爱心能够延续。本报记者 刘立春

来源:华商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