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网吧与精神病
2008-12-18

2008-12-17 9:23:44 来源: 《网吧经营》 作者:高星亮

近日,CCTV曝出一条令网友或愤怒异常或哭笑不得的新闻:军区总医院成瘾科陶然主任带队研究的我国首个《网络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专家验证。非工作时间上网6小时即被判别为精神病。

此新闻一出,网络立刻哗然,网民纷纷戏称自己“得”了精神病,甚至连抵制网游的陶宏开都跳出来指责此标准的合理性。

当然,此标准的出台在给大家茶余饭后增添笑话的同时,却潜在性的给网吧增加了一些麻烦。一些允许网吧通宵经营的城市或许会因此受到影响。因为网吧“包夜”大多从晚23时至早6时,还有些地区从晚22时至早7时。不过不管是从22时开始还是从23开始,“包夜”都超过了该标准所规定的6小时。也就是说,网吧简直成了精神病的“兵工厂”,晚上进了网吧的人,出来就都“变成”精神病了!这是何等的可笑!

可以说,不管是陶宏开还是“羊叫兽”,都没有因为沉迷网络的问题和网吧过不去。他们只是针对众多青少年喜爱网络而研究出了一条生财之道而已。然而精神病标准的出台则彻底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旦此标准合法化,一些地方管理部门为了所谓“政绩”而拿此规定说事,恐怕会对网吧产生不利的影响。

不过,笔者认为,只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网络成瘾,所谓的精神病标准简直不堪一击。被称之为网游成瘾,不过是因为过度使用网络后引起的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出现心境障碍,部分患者还会导致社交恐惧症等。可是如果细心的分析这个问题,所谓的“患者”为何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们就能发现: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与网络和网游一点关系都没有——问题出在了家长、老师这些教育者身上。

随便拿出一个网游成瘾的“病例”来看,我们找不到任何“患者”同时满足家庭幸福美满、成绩优秀、热爱学习、生活条件富足这些条件。显然,问题只是出在了生活环境上,出在了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身上。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也是我国上下五千年面临的最新的问题。而父母都忙着赚钱,对孩子疏于照顾和了解,在我国历史上恐怕也是很少见的情况。既不关心孩子,也不去了解孩子,只希望把孩子关在课堂里学习、学习、再学习,学校学完了放学回家报补习班、特长班继续学习,这样“沉迷学习”的孩子不出精神问题才怪了呢!于是将“沉迷学习”这种病症归结为弱势群体“网络”,进而殃及“池鱼”网吧,是一个异常荒谬的推理。试想,如果一个小孩从会用鼠标键盘开始,就天天逼着他每天至少12小时玩网络游戏,估计用不了一个月的时间,那个孩子就会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求你别让我玩游戏了。”这究竟是网络的问题?网吧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呢?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

近日北京某媒体报道,网游精神病规定出台后的第二天,某因沉迷网游而杀害父母的犯罪分子立刻提出精神鉴定,要求以患有精神病为名免除刑事责任。虽然陶然主任解释该精神病并不属于能够免除责任的“精神分裂症”的范畴,但是大家也知道,精神病并不像感冒发烧癌症艾滋病那么好界定,既然能把沉迷网络变成精神病,那么沉迷网络是精神分裂症也“指日可待”。一个莫须有的精神病标准反而成了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的保护伞,岂非可笑而又可气?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该标准的出台难逃敛财的嫌疑。据悉,治疗网络精神病的费用至少也要在3万元左右,而心理辅导只需几百元。如果家庭和睦幸福,犯得着花这个冤枉钱吗?父母只想着赚钱,到头来还不是把赚来的钱白白交给那些虎视眈眈的精神病专家?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著名的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指责该标准的合理性看作是被别人抢了生意。明明自己的“生意”进行的“还不错”,突然跳出一个标榜自己更加正规,还有“专家标准”的“程咬金”,谁看了都会觉得不爽吧。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在里面潜藏着的问题。那些未成年人“成瘾”,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吧”,究竟是什么样的网吧呢?我国规定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只要未成年人踏进网吧的门槛,网吧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绝大部分地区的网吧已经实行了凭身份证上网的实名制,像北京等地区还要求第一次上网的网民拍照,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个规定的合理性,只是按照这个规定执行的话,这些青少年“沉迷网络”去的网吧,恐怕并不是网吧,而是“黑网吧”。网吧受到“黑网吧”的迫害显然已经不浅了。媒体报道一些出问题的“黑网吧”,都要冠上“网吧”的名字,殊不知网吧和黑网吧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场所。个别地区相关部门对黑网吧治理不严甚至张开黑色保护伞纵容黑网吧的滋生,才是问题的根本。

在这一点上,重庆的出租车司机们做出了良好的表率。因为不堪黑车扰乱出租车市场,出租公司对“的哥”剥削过于严重,重庆的出租司机集体停运罢工。甚至前商务部部长、现重庆市长薄熙来亲自出面与的哥代表座谈,不但立刻出手解决了问题,还肯定了的哥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罢工行为。《北京晚报》著名的评论员苏文洋先生也撰文指出:新华社报道重庆出租车司机罢工的事件,是中央媒体以“罢工事件”为题的前所未有的报道。这也说明了我们政府在体察民情民意上的进步。虽然网吧经营者的社会地位不一定就比不上重庆的的哥们,但是笔者也不希望看到类似事件的发生。毕竟,社会和的谐发展,有关部门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网吧,才能让网吧的环境得以净化,更好地促进网吧行业的发展,同时还能从侧面上减少“网游精神病”这种荒谬事件的发生。

还有一个我们尤其是管理部门和广大教育者应当考虑清楚的问题:网吧到底是不是一个促成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场所?

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一把用来吃水果的水果叉,一双用来吃饭的竹筷,能不能用来杀人?笔者认为,水果叉虽然是用来吃水果的,竹筷用来吃饭的,但是如果使用水果叉和竹筷的人想要杀人的话,就算杀不死人,也会把人弄伤。所以,杀人的问题不在于水果叉和筷子,不能因为水果叉和筷子可以用来杀人,我们吃饭就不用筷子改用手了。如果是那个杀人者心里想杀人,即便是一双空空如也的手也可以杀人,总不能把所有人的手都砍掉吧?

不能因噎废食!网吧也一样。网吧是一个提供网络娱乐的服务行业,是一个公众上网的平台。如果因为一些心理不健康的人在网吧上网就就否定网吧存在的意义,既不客观也不科学。另外,笔者认为网吧也应该主动承担起一些社会责任,为一些对网络有兴趣肯钻研的长期上网的青年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劝说一些无业
青年通过网络找工作。无业人员来网吧上网固然能给网吧带来眼前的利益,然而无业人员终有没钱的那一天,其今后带来的社会损失恐怕要比网吧眼前利益要可怕的许多。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该标准合法化,的确会对网吧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得好:“说玩游戏是精神病的人,才有精神病”。此话虽有些过激,但笔者相信,这一标准的出台也只能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来源:中国网吧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