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残疾孩子未来的希望
chinateacher.com.cn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邬云燕 (一等奖) 2008-12-17 10:57:00
汶川地震虽已过去半年多,但我常常为地震的破坏力感到震惊,为灾区群众特别是学生感到酸楚,同时更为那些舍己救人的教师而感动: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感人至深;一个个刻骨铭心的瞬间,激人奋进;一声声大爱无边的呼唤,催人泪下……这一切荡涤着我的心灵,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做好一名特教工作者。
我国目前已有8600多万残疾人,汶川大地震又增添了数以千计的残疾儿童。他们不仅承受身体残疾带来的痛苦,而且将在世俗偏见的目光下煎熬。他们渴望着上学,渴望着平等参与社会。特教学校成了他们向往的乐园,成了他们起飞的“鸟巢”。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十几年来,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是: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品格,爱残疾的孩子是神圣。也许,一路耕耘却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一生辛劳却体验不到“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一辈子也不可能听到“名师出高徒”的赞誉。但他们在成长道路中的每一个进步都会带给我莫大的惊喜和作为人师的自豪!
面对着一群双耳失聪,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曾开口讲话的残疾孩子,为了培养出有一技之长,并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了让他们真正学懂知识、摆脱无知和走出无声世界,使他们能够在将来自信地融入社会,我在课堂外千斟万酌研究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千辛万苦传授知识,在生活中千方百计关爱他们。
为了给学生正音,我把自己当作最好的实物教具,让学生摸着我脸上、身上的肌肉练习呼吸,摸着我的脖子感觉声带的颤动,摸着我的鼻子感受鼻腔的发音;课堂上,我把自己当作最规范的显示器,上百次的口腔开合、上百次的舌头运动和上百次的发音训练……从音素到音节,从音节到词语,从词语到句子,通常一个简单的“你好,谢谢”就要教上几十遍、上百遍。老师无数次的诱导,点点滴滴才能汇聚成对于正常学生来说只用一句话就能明白的内容。
在这样特殊的课堂上,我也曾经急得直跺脚,也曾发过脾气,甚至冲出教室,但想起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和“赏识老爸”周弘共同确立的赏识教育理念时,我擦干眼泪后,接着去重复那多次重复的内容。周弘将自己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杨校长“让农民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我虽然历经艰辛坎坷,但当看到残缺的生命经过教育变得完美,柔弱的生命经过教育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时候;一个刚刚学会说几句话的孩子对着你说“你像妈妈”的时候,一个孩子毕业那天哭着对你说“我每天都想你”的时候,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大哭着对你喊“老师你不要走,我听你的话”的时候;当每一次文艺演出都使观众热泪盈眶、掌声雷鸣般响起的时候,看到自己从一年级教到高三毕业的两个孩子终于和正常学生一样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感到所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因为,这里映出教师爱心的轨迹。点亮学生的心灯,点燃残疾孩子未来的希望,也点缀着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参赛选手单位系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小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