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压抑心理到底从何而来
2008-12-15

2008-12-15    来源: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新闻事件:抓起摔打袋一阵猛摔,边摔边喊;戴上厚厚的拳击手套,对着沙袋一阵拳打脚踢……近日,市第三中学心理辅导中心建起了情绪宣泄室,让学生宣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学习压力,减少心理紧张。

  (《徐州日报》12月10日)

  孩子怎么有这么多的苦恼

  ◎东升

  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心里的压抑到底从何而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小小年纪,烦恼多多,恰也事出有因。设身处地为这些孩子想一想,他们实在太有理由郁闷了。

  重得背不动的书包,多得做不完的作业,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到了周末,却还有补课在等着。即使学校不补课,又有家教等着了,这怎么能不郁闷?考试分数少了点,名次排序后了点,在学校被老师训斥,回到家遭家长责骂,又怎么能不郁闷?想说的话不能说,能说的话不是自己要说的话,自己的脑子要由大人来当家,又怎么能不郁闷?

  谨防学生宣泄成瘾

  ◎张燕

  情绪宣泄室固然能使学生紧张压抑的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但宣泄过后,是不是就没有压力了呢?而当压力袭来之时,是不是又得进宣泄室“放松一番”呢?如此循环,岂不是形成了依赖,宣泄成隐?再深入一点,当一时附近没有宣泄室了,而学生又受不了压力,是不是可以假想一下他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身边的一只猫,一条狗,甚至是人呢?

  智者以理智控制情绪,愚者以情绪控制理智。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不顺心的事,心理学家历来强调心理调适作用,看重理性的自制力,提倡不当情绪的健康转移和冷处理,寻求合理的释放形式来进行自我排解。除了设置这种浮于表面的情绪宣泄室,还应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怎样让学生摆正心态,用理性的方法宣泄自己的压力,同时进一步化压力为动力,这才是根本。  

  “暴力”不是宣泄的唯一渠道

  ◎刘义昆

  我的一个学生因与宿舍同学关系紧张,他自己选择通过练习跆拳道的方式来减压。然而,在多次摔摔打打的跆拳道课程之后,他的压力没有减下去,暴力倾向却更加严重:回宿舍就会踢门,与同学一吵架便要动手。为了转变他的心态,我和他进行了多次谈话,让一些较为成熟的班干部与他做朋友,让他慢慢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看书和其他运动项目上,同学关系也便融洽了。

  可见,“暴力”并不是情感宣泄的唯一渠道。我们在采取此类直接疏导法的同时,也要采取间接疏导法,通过“语言宣泄”等多种方式转移其暴戾心态,缓解其紧张情绪。  

  “疏”是正确引导的开始

  ◎赵大伟

  学生有机会宣泄内心的情绪,缓解内心的压力,这起码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堵不如疏”。看看那些迷恋上网游戏的孩子,老师家长各方围追堵截网吧,千方百计“堵”住孩子上网娱乐。殊不知,教导孩子们正确分配时间,合理的兼顾学习和娱乐才是正道。

  正是情绪宣泄室的“疏”,让学生们有机会进行自我教育,虽然不可能所有学生都会正确的自我引导,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辅导,这些都需要一步步的完善。

来源:中国徐州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