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 80.9%被访大学生反对网络语言错别字
2006-12-27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有哪些影响

  教育调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2300万人;网民年龄在18至24岁之间的人群,是第一大网民群体,占总人数的38.9%。

  虽然有如此大的写作阅读群体,但社会、学者对其了解调研却很少。这是在校大学生自己所做的调研,它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随着网络语言的风行,一些专家开始担忧它对青年人的负面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专业的三名在校大学生,近日对北京10所高校的大学生发放500份问卷,调查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情况。这10所高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林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80.9%的人反对网络语言错别字 67.1%人则赞成其中的数字、符号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性,一些蛮不讲理、哗众取宠以至黄色下流的网络语言,成为一些自我发泄者的主要语言。在调查中,89.5%的人反对网络粗俗语言;但是,仍有7%的人不反对粗俗网络语言。(见下表)

  大学生对网络语言中错别字、数字、符号和粗俗语言的态度

     非常赞成 比较赞成 非常反对 比较反对 说不清

  错别字 3.4% 11.7% 23.8% 57.1% 4%

  数字符号 7.9% 59.2% 23.4% 7% 2.5%

  粗俗语言 2.3% 4.7% 9.5% 80% 3.5%

  60%的大学生表示使用网络语言是因为“输入方便”

  这项调查中所指的网络语言,主要是聊天室、QQ、BBS及博客里新创造的语言,比如BT(变态)、SJB(神经病)、286(弱智)等。问到“为什么使用网络语言”时,60%的人认为“输入方便”,30%的人表示,“网络语言时尚、幽默”。68%的人认为,网络语言为传统语言添加了新元素。

  由于网络语言中存在不少错别字乃至粗俗语言,大学生如何看待它们对传统语言的影响呢?

  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影响

   非常赞成 比较赞成 非常反对 比较反对 说不清

  添加了新元素 15.2% 53.1% 3.4% 17.2% 11.1%

  造成了污染 10.3% 37.9% 3.7% 29.5% 18.6%

  近一半大学生表示:网络语言加深与长辈隔阂 建议家长们学一学Q言Q语

  青年人与师长们交流的过程中,会不会因网络语言而加深代沟呢?调查结果显示,48.6%的大学生承认,网络语言使他们与长辈之间的隔阂加深了,因为很多家长不知“大虾”(大侠)为何物,一些家长还认为网络语言是青年叛逆意识的体现。但是,44.3%的人不承认使用网络语言是叛逆;61%的人还表示,网络语言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因此,大学生们建议师长,能够“赶赶时髦”,同子女或学生Q言Q语开个玩笑,或许容易改善二者关系。

  52.9%的大学生能分清应用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怎样呢?“:)”是常见的网络用语,用来表示高兴和愉悦。调查中看到,超过一半(51.2%)的人经常在发短信时用这一符号;在实际交谈中是否会用“巨”、“狂”来表示“很”、“非常”呢?调查显示,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的人并不很多,占35%。日常写作中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只占总人数的3%。总体看来,“把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的应用分得很清楚”占到总人数的52.9%。可见,网络语言对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影响是有限的。

  本文作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专业学生 吴玥悦 刘超 闫慧敏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