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出现新变化
2008-12-02

2008年12月02日 11:06 来源:广州日报

  昨天是世界艾滋病日。当天,在暨南大学SIFE社团组织的“你我同心,遏制艾滋”公益自行车巡游活动上,暨南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陈青山指出,现有艾滋病宣传教育“不到位”。

  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毒么?

  陈青山教授指出,防艾宣传进行多年,如今HIV作为一个名词已渐为人知,但普通人群防艾意识仍然非常薄弱,“普遍将艾滋病视为‘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事’”。另一方面,有广州防艾志愿者团体调查显示,在发生高危行为的人群中,对防艾知识的知晓率虽然比较高,但采取防范行为的人很少,这也是艾滋病防治遭遇的新挑战。

  昨天上午,记者随机询问了12位市民,既有中学生、大学生,也有三十多岁的打工者和四十多岁的师奶。

  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知道艾滋病”,第一反应是此病“很可怕”。然而,对于“感染HIV病毒的人外表跟健康人会不会有明显区别”、“跟病人吃饭、握手会不会感染”、“蚊子叮咬会不会传播病毒”等问题,答对者分别只有5人、6人和3人。

  医学界的“艾滋预测”已成真

  “在很多人心目中,HIV仍然只是一个新名词,觉得自己离艾滋病很远。”从事流行病学研究的暨南大学医学院陈青山教授表示,早在5年前,医学界已经预测中国艾滋病即将从特殊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而今年卫生部首度承认,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性行为,这也意味着医学界的预测已经成真。

  另一方面,广州防艾志愿者也向记者反映,大众对于HIV的知晓率比5年前有明显提升,但如今艾滋病防治又遭遇新挑战:人们的“知”、“行”严重脱节。

  根据“岭南伙伴健康支持中心”最近对160名同性恋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艾滋病知识可以打100分的受访者,却回答自己“几乎不用安全套”。78.95%的受访者知道带套可防艾滋病,但承认自己曾发生未使用安全套的不安全性行为。

  为什么现有的防艾宣传无法起到改变人们危险行为的作用?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国贸专业大一学生安心怡告诉记者,现在的防艾宣传教育很刻板,一年一次的宣传形式,并不能提供给自己想要的防病知识。

  陈青山也表示,现有的宣传方式亟待改进,一方面并没有告诉人们艾滋病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应对,另一方面,人们在不明所以、半知半解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艾滋恐惧”。

  受访的市民、志愿者和医学专家均呼吁,在艾滋病流行出现新变化的态势下,防艾教育必须谋求变革。

  面对“防艾”,市民越来越坦然

  昨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中山二院门诊大厅异常火爆,光一个医生早上短短几小时即免费义诊几十人。

  记者昨日上午10时多来到中山二院,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该院检验科副主任段朝晖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市民面对艾滋病防治越来越坦然了。段朝晖表示,临床约七成HIV患者已感染却仍不自知,照常结婚、生子,与人交往,导致其他人被感染。“很多时候这些病人是从呼吸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科室筛查转送来才被发现的。”

  又讯 昨日,由团省委主办的“青春红丝带”广东省2008年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在阳江开展。在此其间,团省委为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感染者赠送一批价值2万元的药品等。

  昨晚,一个别样的公益晚会在白云区新市新众时尚港休闲广场前举行,市民可以了解艾滋病知识。

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