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0日03:15 新华网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11月28日电 “整日泡在网吧里的孩子,是不是厌学?”“初中还没念完就谈恋爱,是不是品质有问题?”“孩子突然厌学,是不是思想有问题?”对于家长们的这些问题,答案绝非“是”与“不是”这样简单。可事实上,许多教师、家长都采用简单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很多人对中小学生心理需求都很漠视。”西宁市朝阳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盖艳红说。
这个月,西宁市朝阳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后,盖艳红成了这里第一任老师。原来以为小孩子的心理问题不会太大,但快一个月了,盖艳红发现心理咨询老师还真不好当。
小花(化名)在老师的眼中是“问题生”,在她推开了心理咨询室的门后,盖老师才知道这孩子的内心有多复杂:父母离异了,每天要按时赶回家给爷爷奶奶做饭;父亲再婚了,不能经常去见;妈妈寄住在姥姥家,家庭条件不好,每次她去都会错开吃饭的时间。渐渐地,她的性格变了,学习成绩也在下降。在盖艳红的鼓励和帮助下,小花对父母的离异、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她重新树立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我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潜藏在他们平静表象的背后。”盖艳红告诉记者,“学校经常把调皮捣蛋的学生看作是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但这样的孩子其实心理上很健康,只是年龄小缺乏自控能力。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他们渴望倾诉,排解烦恼,渴望有人给他们指导和关爱。”
心理咨询室成立近一个月,每周都有十几名学生前来咨询。而两年前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记者了解到,2006年,朝阳学校就按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心理咨询室。一方面,学校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学校一时难以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员。一学期下来,几乎没有人主动前来咨询。“当时可以说是一个‘空壳’心理咨询室。”盖艳红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目前还有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处于“空壳”状态。西宁市一些中学的教师称,现在不少中小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多是班主任、医务人员或从事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他们对心理学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甚至没有参加过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没有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咨询师之类的执业证书。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我省计划到2010年,全省高校、绝大多数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将建立起规范的标准化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各学校的咨询室是建起来了,是否起到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作用,值得关注。
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