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8日07:20 来源:沈阳日报
11月16日,记者到东陵区农村中心敬老院采访,窗外寒风凛冽,室内却温暖如春,81岁的李会先老人说自己在享受着“星级宾馆”一样的服务,感谢政府给他们提供这么好的环境。“这件事,还要感谢119名市人大代表年初提交给市人大常委会的议案。”李会先老人说。据了解,10月30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关于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议案》等四件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获得了高票通过。
119名代表联名提交议案
在今年1月召开的沈阳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薄五一、张亮、宋涛等119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的议案。“沈阳现有市人大代表504名,联名提出该议案的代表占总代表人数近三分之一,对同一问题关注度如此之高,历次人代会上极为少见。”沈阳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薄五一说。
据介绍,沈阳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09.2万人,占总人口的14.8%。按国际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占总人口在10%以上的就是老龄社会,这意味着沈阳已成为我国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数据显示,1982年沈阳老年人仅为39万人,从1982年占总人口的7.63%上升到2008年占总人口的14.8%,二十多年的时间老年人的数量增长了近一倍,足以说明沈阳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
“沈阳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城市,产业工人已经步入老年,他们在养老、医疗、住房、工资待遇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也显露出来。从沈阳市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充分。”代表们对沈阳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充满担忧。
薄五一等119名代表将目光瞄准了应对老龄化社会这一热点提出议案。4月29日,沈阳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将议案交付市政府办理。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内司委先后15次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和调研,有效地推进了我市老龄化事业的发展。
推动“五个老有”目标实现
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议案的办理工作,市长李英杰亲自过问,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五个老有”目标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议案的办理和落实。
低保特困老人入住民办养老院实行“民办公助”。沈河区博爱老年休养院是一家民办公助的非营利性老年福利机构,90岁的石青兰等11位老人在这里享受着政府给予的补贴政策。年初以来,沈阳市政府投入102万元,使全市140位无经济来源、无子女、无生活能力的“三无”老人和特困、低收入的空巢老人入住民办养老机构,并给予每人每月90元补贴。此外,市政府还对全市养老机构新增的1690张床位进行了补贴,即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2000元的启动资金。
今年,市政府提高了养老标准,为75.3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增加了103元的基本养老金;为9312名离休人员每月人均增加了1123元的生活补贴;将7369名未参保的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标准由420元提高到了636元。与此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城乡低保户、城市低保边缘户和农村五保户的保障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6%,农村低保标准提高20-50%;将城镇70周岁以上老人低保标准上浮20%,60周岁以上老人上浮10%;将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低保标准上浮20%,农村五保老人的保障标准提高19-54%。
农村五保老人住上敬老院。市政府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市119所农村敬老院整合为45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今年,市、区县(市)政府将投入近8000万元,建起10所总建筑面积为63960平方米的农村中心敬老院。总投资2亿元、占地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床位1000张的“和平区长白岛老年人服务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应急呼叫服务系统倍受老人青睐。3月11日上午9时13分,家住铁西区重工南街82岁的崔景新老人,突然觉得心口一阵疼痛,情急之下,他按下了区民政局不久前为他安装的应急求救呼叫器的红色求救键。几分钟后,120救护车及时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至附近医院抢救,患急性“心梗”的老人很快便脱离了危险。事后,老人逢人便夸,是应急呼叫系统救了他一命。
今年以来,市政府投资130.6万元建设并启动了“一号通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已免费为全市5780户特困、低收入的空巢老人安装了应急求救呼叫服务器。计划到2010年,将为老年人家庭安装5万台呼叫器。据了解,目前,“一号通”共受理求救呼叫400余次,并通过120成功抢救145人;受理生活呼叫5655次,快捷有效地满足了老年人的多方服务需求。
政府为居家养老公益岗位“埋单”。家住铁西区保工街道康宁社区的空巢老人阎德成,早年在工厂上班时头部受伤,至今时常犯头疼病。政府出钱雇来下岗女职工小张为他买米买菜、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把老人照顾得非常周到,让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这是市、区两级政府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低保、“三无”等特困老人购买公益岗位后给老人带来的福分。据悉,市政府今年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100个示范性日间照料站,设置了1000个公益岗位,安排一些“4050”下岗女职工走进空巢老人家庭和社区日间照料站,上门提供日常生活料理、健康护理、读书聊天、日常购物、洗衣做饭等服务,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目前,全市已有4770多户老人享受到公益岗位的服务。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