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鹤文并摄 2008年11月25日07: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沙盘游戏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现广泛应用于学校心理教育及团体培训。 |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问题导致的校园恶性事件频见于报端,如何在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走过的这20年具有启发意义。
日益受到重视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一条热线到系列品牌
1988年,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成立,次年开通北京第一条面向中小学生的心理帮助热线,即“雪绒花学生心理帮助热线”的前身。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等原因,那时的心理咨询中心难有作为。
雪绒花,生长在高原,绽放在石砾和草原之上,迎着劲风,顶着烈日,顽强生长。这种不起眼的小花所蕴涵的气质与品格,打动了当时的聂振伟老师。
现任心理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的聂老师说,“选择这个名字,还有取其谐音‘雪融化’之义,希望通过我们的爱心与服务,消融来访学生内心的冰雪,让阳光心情永驻心房。”她作为心理咨询中心最早的护花使者,见证了一个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历程。
20年过去了,1条热线变为3部热线电话,每天晚上5点半到9点半之间雷打不动,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在此值守,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心理帮助。学校也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放到了重要的地位来抓。1999年心理咨询中心成为独立部门,保持中立,专职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
与此同时,心理咨询中心的服务范围大大扩展,包括心理素质训练等课程、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成长训练营以及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和讲座。“雪绒花”也由热线的“一枝花开”发展成为“雪绒花家族”系列品牌,包括期刊《雪绒花——心灵家园》、雪绒花大讲堂、雪绒花心理剧场和遍布校园的“雪绒花使者”等。
不断摸索完善着的科学教育模式:从几人之力到三级体系
目前,心理咨询中心有1个接待室和3个心理咨询室。每个咨询室都装饰得温馨舒适,有明快的色彩,有宽大的音乐放松沙发,有能够反映来访者内心世界的沙盘游戏等等。聂老师介绍说,全校22个院系当中,有13个都设有甚至比这里更漂亮的生活指导室。
心理咨询中心目前只有7个编制,师生比大概在1∶3000左右。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缺乏的现状,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一条三级服务体系。“心理咨询中心”作为“第一级”,是最专业的部分;第二级就是各个院系设置的生活指导室,帮助学生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雪绒花使者”是其中的“第三级”,也是覆盖人员最广的组成部分,他们都是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士,就像散布在学生中间的眼睛。与此同时,还有针对学校保安、楼管、清洁人员的培训。
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聂老师认为,心理危机的发现和预防干预十分重要。“这个服务网络把工作逐层分解,让心理辅导够得着学生。”
据了解,谐音“我爱我”的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就是由北师大的学生首倡并逐渐扩展到全国高校。
经验丰富的聂老师经常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取经者的拜访。11月18日,采访当天,聂老师就接待了一位广东省佛山市公办重点高中郑裕彤中学的德育处主任。
现实中,不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还包括从高校到中学、再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