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摄影师侯人的故事
2008-11-23

【2008-11-21 10:44:00】  来源:【新华网眉山分频道】

揣着残联开的证明,去小镇上拜访一位摄影很不错的残疾人——侯人。

客车载着我在坑洼不平的乡村路上颠簸摇晃了一个多小时。下了客车然后改乘摩托车在雨后的小道上提心吊胆地悬了六公里,才找到了我要拜访的人。

铧炉小镇。一幅“小大相馆”招牌下,卷帘门半开着,弯腰进去,墙上凌乱挂着几张照片和油画,室内正上方是一幅“沧海一粟”手写字标。右边方桌上放着电饭锅,左边长桌上放了几样落后的理发工具,墙上挂一张简易的镜子,再加几件简易拍照道具,主人的行业就出来了。如此简陋的门市,没有我之前想象的摄影室的气派和浪漫,一张布帘子隔了个简单的居室,里面传出电视剧的播放声。忐忑地喊一声“侯师傅!”随着应答声,出来一位衣着工整,个子不高,走路不平衡的男子,不用介绍,我就知道是谁。

听我说明来意,侯师傅笑了笑,说起了他的故事。

又是“小儿麻痹症”,一个让某个时代心酸的话题。小时候,饮食起居有父母特别关照,缺少玩伴但快乐依然很多。渐渐长大,才知道父母只能给他温暖,不能给他翅膀。看着邻居的小朋友上学放学,羡慕不已。求知的渴望让他求父母告老师,终于如愿以偿圆了上学梦。

上了小学上中学。农村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考上大学,飞出穷乡僻壤。然而,现实是残酷的,80年代的大学校门拒绝向残疾人开启,侯人上大学的梦想灰飞烟灭。

面对命运的不公和现实的不公,侯人呐喊、抱怨,但依然只有面对,改变不了。父母会老去,姐妹会有各自的家庭,也不可能要政府养一辈子,唯一的路就是自己勇敢站起来,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多远多难都要努力。

说来容易做来难,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后,侯人选择了绘画,希望能用彩笔编织出如画的人生。因此,学习期间的写生、采景,虽不是残疾人能承受的艰难,但他还是咬牙挺过来了,因为有梦。

辛苦学了8年,侯人终于学业有成,原以为美好生活就此开始,却没想到命运再次对他开了个玩笑:偏僻落后的小城镇里,根本没有人会欣赏他的画,更别说花钱买了。而且,绘画用的昂贵原材料,也不是一个贫寒的乡村家庭能供给的。望着自己得意的作品,侯人长叹一声,含泪将其束之高阁。

出于对绘画的热爱以及现实的种种考虑,侯人最终选择拿起相机摄影照相,既能维持生活又没放弃自己喜爱的艺术行业。经过两年的苦心学习,1992年,侯人在离家乡百多里路外的一个小镇上开起了一家照相馆。

然而,经济落后的小镇,一山难容二虎,更别说三羊了。之前恶性竞争的两家相馆,怎能接纳外人争夺原本少得可怜的口粮?于是两个老板放弃前嫌,联合对抗“新手”侯人。由于没有经验,一年后,相馆被迫停业。又一年后,结婚两年的妻子丢下幼小的女儿与残疾的丈夫,离家出走,至此杳无音讯。祸不单行的侯人闭门养伤数月,除了家人谁都不见,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1998年,沉寂了几年的侯人决定东山再起,在家乡彰加镇铧炉街开照相馆。凭借着多年的色彩、构图基础练就的好手艺和诚信经营,照相馆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他的收入也开始稳定下来,还可以接济一下年迈的父母、送女儿上学。

生活有保障了,侯人开始潜心钻研摄影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7月,侯人参加眉山市“第一届残嫉人职业技能竟赛”,获封面摄影第一名,同年12月,他又获得四川省“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竟赛”封面摄影一等奖。

如今,侯人又增加了另一项业务:理发,日子过的忙碌而充实。“苦累都不怕,只要精神上有希望和寄托。而且,我还想等攒够了钱,也去做做公益事业,组织个团体,去关心帮助更多的残疾朋友。”谈到未来,侯人满脸幸福与憧憬。(完)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