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艾滋找上你
2008-11-23
2008年11月21日10:15  来源:风尚传媒

  别让艾滋找上你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一直都在学习与尝试,比如性爱。学习新的性爱姿势,尝试新的性爱伴侣。性喜剧《Sex and the City》中,四个风情万种的曼哈顿单身女人,在不同的场合始终谈论离不开性爱的话题。她们事业成功的同时也懂得享受性爱,更乐此不彼的与闺中密友们分享她们与男人之间大战三百回合的私隐。

  感染HIV病毒而引起的疾病称为“AIDS”,这个缩写是美国科学家在1981年给它起的名字,全名四个单词,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它的中文名字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爱滋病”,花名“超级癌症”。简单的说,它能瓦解你身体机能的所有免疫功能。当你失去这些免疫功能后,就像是无兵之城,面对入侵的病毒却丝毫没有任何招架之力。

  性爱面前,人人平等。在不触犯道德底线的情况下,这完全是你极其个人的事情,只要不招惹上那个“HIV”的家伙,如你愿意,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别忘了,前提是不要招惹那个“HIV”的家伙,否则后果自负。所以务必在尝试之前,学习下关于“HIV”的知识。

  感染HIV病毒而引起的疾病称为“AIDS”,这个缩写是美国科学家在1981年给它起的名字,全名四个单词,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它的中文名字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爱滋病”,花名“超级癌症”。简单的说,它能瓦解你身体机能的所有免疫功能。当你失去这些免疫功能后,就像是无兵之城,面对入侵的病毒却丝毫没有任何招架之力。

  科学家和医学权威一致认为HIV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无法正常存活,它们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这些病毒会很快死亡。只有带病毒的血液或体液从一个人体内直接进入到另一个人体内时才能传播。

  聊天、共餐、拥抱等日常接触并不会感染HIV病毒,所以不要有任何不必要的恐慌与排斥。而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性爱则为HIV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非常适宜的条件,尤其是男男之间的性行为,有时的确会为你招惹大麻烦。

  在一点上,男人的确责无旁贷。别再找那些“带上套子没有真实感”、“它裹着我实在很难受”诸如此类的借口。乖乖地带上它吧!安全套确实是你值得信赖的朋友,别担心它会透露你的秘密,它仅仅是一个套子而已。它体积小巧足够迷你,非常适合呆在你牛仔裤的口袋里,或者钱包里也行,那些办公室的抽屉、卧室的床头柜、书房的搁层,甚至是汽车的座位底下都是它完美的栖息地。在于任何有需要的时候,你都可以迅速找到它们。

  尺寸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从安全还是舒适的角度上考虑,一定要选择贴合你尺寸大小的安全套。别迷信国外带回来的安全套就比在国内买的好,通常它们都不适合亚洲的人大小,如果它能贴合你尺寸那就另当别论。

  我想你一定珍爱生命,所以即使实在欲火焚身、饥渴难耐,我劝你还是事先斟酌后再与对方发生性关系,特别是面对HIV病毒高危携带人群。安全套虽然可以有效避免两者之间体液的交流,大大减少感染HIV病毒的可能性。

  注意!只是大大减少,并不是百分之一百避免感染。安全套可不是万能的魔术球,所以不可能万无一失的阻止病毒入侵。但千万别愚蠢地以为套上两层安全套就是双保险,那只会增加破裂的可能性。话说,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这说的只是一个几率问题。少而固定的性爱对象、安全有防护措施的性行为才是切实有效避免感染HIV病毒有效的方法。

  世界艾滋病日

  自1981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起初负责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工作,包括确定每年的宣传主题。2005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这一工作交由一个名为“世界艾滋病运动”的独立机构负责。“世界艾滋病运动”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将2005年至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口号都确定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并每年选定一个主题。

  世界艾滋病日主题

  1988年"全球共讨,征服有期(Join the Worldwide Effort)"

  1989年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Our Lives,Our World----Let's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1990年"妇女和艾滋病"(Women and AIDS)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Sharing the Challenge)

  1992年"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A Community Commitment)

  1993年"时不我待,行动起来"(Time to Act)

  1994年"家庭与艾滋病"(AIDS and the Family)

  1995年"共享权益,同担责任"(Shared Right, Shared Responsibilites)

  1996年"一个世界,一个希望"(One World, One Hope)

  1997年"艾滋病与儿童"(Children Living in a World with AIDS)

  1998年"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Force for Change: World AIDS Campaign with Young People)

  1999年"倾听、学习、尊重"(Listen, Learn, Live!)

  2001年"你我同参与"(I can, and You?)

  2002--2003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Live, let Live)

  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Women, Girls, HIV and AIDS)

  2005--2010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Stop AIDS, Keep the Promise)

来源:和讯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