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游戏治疗室。新华军事巩琳萌摄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情绪宣泄治疗室。新华军事巩琳萌摄
新华网消息:六年前开始,小李迷上了网络,每天十几个小时挂在网上看小说。
"那时觉得很空虚。"坐在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会议室里,26岁的小李回忆起网瘾形成的那段日子时说。
家庭--抑郁症--网络成瘾
"我高中的时候开始喜欢看武侠小说,后来能上网了,网上的小说更多,而且都是免费的,我就开始在网上看。什么类型的都看,每天上网十几个小时吧。"小李说。
上大学后,小李和同宿舍的同学凑钱买了台电脑,他们一起打游戏、看小说,废寝忘食。由于缺课太多,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小李在大二时退了学,到公司上班。但是很快,他为了在网上看小说,班也不去上了。
难道他特别喜欢文学?或者对小说的情节特别感兴趣?问及这些,小李直摇头,"我有抑郁症,那会儿就觉得活着挺没意思的,很空虚。"
若非亲耳听到,记者很难相信面前这个言谈之间经常露出微笑的少年,竟然有多年的抑郁症。小李说,自己和父亲的关系不好,以前常有自杀的念头。他曾经离家出走一年,其间没有和家人有任何联系,后来因为发生汶川大地震,害怕母亲过于担心,所以才回了家。
小李的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平时忙于工作,却疏忽了与孩子的交流。小李说,父亲对他期望很高,经常批评他、训他,小李提建议时,父亲总是表现得很不耐烦。
"他不支持我的理想,高中毕业时我想去开家网吧,父亲不同意,他对我要求高,希望我能子承父业,"小李说,"我并不是因为喜欢上网才想开网吧,当时是觉得这个行业有前景,我们当地都是小网吧,我想开一家大的。"
出于"男子汉"的面子,出于对母亲情绪的照顾,小李从来不对母亲倾诉父子矛盾给他带来的痛苦。他也几乎没有朋友。
缺少关爱、没有目标、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小李亟需一些东西填补空虚。他开始无节制的上网。"我那时经常看反映黑暗面的小说。"他说。
喜欢与心理医生谈话 父子都有变化
小李说,70多天前的一天,父亲让他开车,然后两个人就来到了心理成长基地。当得知他要留在这里接受治疗时,他并没有激烈抵抗。对那时候的他来说,"哪里都是一样的。"
不过两个多月以来的治疗还是起到了一些效果。小李说,他喜欢和心理医生谈话,他认为心理医生可以保守他的"秘密",而且因为谈话时只有两个人,可以没有顾忌地倾诉很多。通过谈话他已经打开了一些心结,可以审视过去了。
现在小李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6点钟起床,然后跑操、吃早饭、活动。"我喜欢这种有规律的生活。"
小李说,母亲经常到基地来一起上课、参加活动,父亲工作忙,但是也经常会和心理医生通话。他能明显地感觉到父亲发生了一些变化,能够耐着性子听他说话了。
小李坦言一些心结的打开还需要时间,但是对于戒除网瘾已经有些信心了。"看不到网络小说其实也没关系。"他说。(巩琳萌)
注: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章中人物姓名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