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网11月16日讯 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潍坊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高达120万人,占总人口的14.5%,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为17万人,一对夫妇承担四位老人赡养逐渐成为社会现实。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养老问题越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老人生活赡养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但生活的压力却让子女难以同时顾及好老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于是进养老院享受社会集中供养,让越来越多的老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成为社会养老问题的一个有益探索。潍坊华都集团开创的社会力量兴办发展老年事业模式,正在鸢都大地上掀起一场养老风暴,引领着现代人逐渐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让社会集中养老渐成时尚。
潍坊人口正步入老龄化华都开创社会养老先河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问题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原来单一由政府或集体出资包办养老,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养老的要求,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多种社会力量参与,以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形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华都集团在全省开创了由社会力量兴办发展老年事业的先河,积极投资社会公益性事业,不断加大对老年服务业的投入。2001年,华都集团与潍坊市第三产业办公室联合进行了一次市场调研,发现老年服务业已进入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老年人的赡养问题越来越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对社会尽一份责任,在市三产办、老龄委、民政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华都集团于2001年投资460万元创办了我市第一家城区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老年公寓———光明街老年公寓,该公寓位于潍坊市光明街,占地10亩,可同时接纳122位老人入住。
为了尽快解决入住老人急剧增加的现实问题,2006年上半年,华都集团又投资900万元,对浮烟山庄内的办公大楼进行了彻底的整修改装,建成了第二个老年公寓———浮烟山老年公寓,该公寓位于潍坊市浮烟山旅游风景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全部按照星级宾馆标准建设配套,可同时容纳120位老人入住,现在这两座老年公寓都已经住满。
颐年园让老人住星级家养老服务亲情化专业化
近日,坐落于浮烟山下的华都集团颐年园老年服务中心投入运营。颐年园作为企业兴办、政府支持、社会关注、潍坊最大的养老项目,规划占地199.224亩,总建筑面积15.15万平方米。目前,6座客房式老年公寓已经投入使用,共有432个房间,可同时容纳1000位老人入住,现在已有200多位老人选房入住。
老人入住颐年园老年公寓后,只要交纳不多的费用,就可享受到衣、食、住、用、行等一条龙式全方位配套服务,老人住在这里就会感受到比在家里还要幸福,现在住在公寓的许多老人,都感受很深,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服务周到,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在这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76岁的董维新和老伴赵奶奶,原先在深圳住了几年,后来想到山东度晚年,最先选择的青岛,后来从网上知道了华都颐年园,董维新于8月2日到华都考察时,他对华都颐年园老年中心的卫生环境、居住条件和饭菜质量都进行了观察,还访问了已入住的两户老人,特别留意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他和女儿来看了看结果很满意,两人于9月27日住进了颐年园。现年85岁的刘奶奶,一直在农村生活,四个儿子都在大城市工作,老人独自在家感到孤单,虽然孩子们都很孝顺,但她不愿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经朋友介绍,于今年入住华都老年公寓,她说,她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与老人在一起说话聊天、快乐生活,在这里,她生活得很幸福。
记者在颐年园了解到,老年公寓按照星级标准配套建设,全部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建筑理念,内部配套参照老年建筑标准,结合老年人生活习惯进行配备。老人房间内有高档老人床、床上用品、竹椅、圆桌、写字台等,所有家具均为无污染实木家具,房间内所有拐角全部作安全处理,色调柔和,保持整个房间的温馨舒适。针对老人的日常行动不便的特点,所有楼梯全部是低坡度楼梯,易于老人行走,在公寓大厅、楼梯楼道和电梯内均配有安全扶手;地面配置高档防滑地板砖;在每个老人房间的床头、卫生间及走廊内都配有先进的求助呼叫系统。针对老人喜欢阳光的特点,老人房间全部是观光阳台;老年餐厅内全部配备了适合老人用餐的饭桌;针对老人健身的需要,在每栋楼内都设有健身活动室、医务室,在楼前活动区域还设有专门适应老年人需要的健身活动场所,配备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中心所有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厨师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所有管理服务人员全部实行岗前一个月的专业培训,熟悉管理服务流程和个人岗位职责。
入住颐年园不仅可以充分享受美好的自然环境和先进的配套设施所带来的愉悦,还可以享受工作人员所提供的全方位的优质亲情服务。“老人的事无小事、视老人如亲人、待老人如父母、微笑服务、尊老、敬老、爱老”这些话在颐年园老年服务中心可不是简单的口号,它已经融合在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在正门的大厅里,所有老人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所有老人的生活特点记得明明白白,所有老人交代的事情历历在目。定期组织老人理发和洗浴,定期为老人体检,定期为老人量血压、测体重;定期召开老人民主生活会和问卷调查,征求老人对饮食、居住、健身等各方面的意见,听取老人的心声。每天为老人打扫房间卫生、整理床铺和衣物、换洗衣物、帮助倒开水、倒垃圾和痰盂、送餐、量体温、和老人谈心等。需要特护的老人,护理人员提供24小时的专人料理服务,帮助老人进餐、洗刷、定时翻身、进药和老人交流等。在饮食上,每周老人饭食不重样,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并针对老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专门配备餐饮。
颐年园,一个温暖的老人大家庭,让老人不再感到孤单。
养老方式需要转变观念确保老人幸福才是关键
华都集团颐年园老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传统的养老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靠儿女养老,到敬老院养老就是孩子不孝顺;二是只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才能到公寓养老;三是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才住养老院。这些观念还很大程度的存在于人们的心里,甚至根深蒂固。但是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的不断发展,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人家庭空巢都有几个怕:一怕突然生了病怎么办?二怕日常生活无法自我料理时怎么办?三怕精神上孤独寂寞时怎么办?这些问题仅靠子女或者请保姆是难以解决的。这就需要引起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只要有利于养老、有利于健康长寿、有利于安度晚年,老年人在哪里养老都可以,这样既减轻了子女的负担,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之安心工作,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今年94岁的季爷爷,1985年从寒亭卫校离休,老人四世同堂,喜欢清净。以前在家时每天看望他的朋友很多,于去年选择华都老年公寓,现在每天坚持写日记,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在这里很安心,吃住都很正常,感到空气清新、心情舒畅、总而言之,高兴。”
金奶奶,2003年入住养老院,家里有3个姑娘,一个儿子,很孝顺。她说,很多人对社会养老不理解、不放心。“养老问题,主要是年轻人看不开,怕丢人,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去养老院,就是儿女不孝顺。”金奶奶说这里比家里还好,很温馨,到点吃饭,也不用操心,很幸福。
76岁的董维新和老伴赵奶奶是不久前才入住华都颐年园的,他认为到养老院养老不是难以启齿的事情,而是“一种潮流”。其实,住养老院是自己享福,方便子女。社会养老是新生事物,也是今后社会的发展趋势。用不了几年,养老就是最大的社会问题,值得深思,值得探索。
这些年来,潍坊市的养老现状基本上还是主要依靠各种政府办的敬老院、养老院,总体规模小、条件相对差一些,位置也比较分散,很难适应更多的老人养老需要。而一般个体兴办的养老机构也难以满足对医疗、娱乐及精神生活要求高的老年人群。因此,华都集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投资兴办大型老年服务中心,可谓是新形势下探讨养老发展的一种有意尝试,对于转变养老观念,更换养老方式,将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来源:潍坊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