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7
二十多年前山口百惠主演的《血疑》曾经风靡全中国,也同时让人们了解了一种疾病——“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从这个名字上你就能感受到患者的绝望和痛苦。195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多纳尔。托玛斯发现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体内,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这一技术的发现,使多纳尔。托玛斯荣获了诺贝尔奖,也使成千上万白血病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事实上,骨髓移植不仅仅是白血病患者,还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重症放射病等人体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严重疾病患者继续生存的希望。我国每年约有400万名患者等待着骨髓移植。病人同胞间骨髓干细胞配型相合的可能性为四分之一,而非血缘关系为1/5000-1/10000,对于一些罕见的HLA类型的患者,配型成功的几率甚至为几万或几十万分之一。在我国,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高相合率人群减少,移植主要依靠在非血缘关系供者中寻找相合者。
为了给需要移植的患者提供更多生的希望,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启动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下称“中华骨髓库”)的建设,并在各省都建有分库,目前入库志愿者将近84万人,已有一千多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血液病患者种下了生命的“种子”。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件造福他人又无损健康的事,但是志愿者们在向人们宣传动员时,却遇到了不少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不了解从而产生的顾虑。有的人以为捐献需要钻骨头,很害怕;也有的人担心捐献会影响身体健康;还有的人担心在捐献的过程中会感染疾病……正是这些无知令爱心的脚步举步维艰。事实上,捐献造血干细胞并非像一些人们想像的那样可怕,这其实是一件简单而又安全的事。记者日前就一些群众比较关心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问题采访了深圳市血液中心的专家们,也采访了曾经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让他们来为你们一一解惑答疑。
献髓就像献血不用“钻骨取髓”
据深圳市血液中心负责骨髓库工作的杨医生告诉记者,很多人对于献髓有着误解,认为骨髓提供者会被医生用器械从脊骨中抽取脊髓,事实并非如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瘤等患者所需要移植的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一般造血干细胞来源于三个渠道: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造血干细胞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过去,患者的移植采用的是骨髓造血干细胞,要在局部麻醉下,医生在供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近十年来,这种方式已经很少采用。在深圳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捐献,全部都采用的是外周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这种方法类似于捐血,是给捐献者注射动员剂,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动员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去,捐献者的血液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外周血中提取100毫升造血干细胞,其余的血液仍输回体内。由于进出平衡,对供者绝对安全。这种方式志愿者不需要麻醉和住院,也没有痛苦。
造血干细胞可再生不会影响健康
杨医生告诉记者,人体血液中有多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都是有寿命的,多则120天,少则36小时,不断新陈代谢。它们均来自于一种始祖细胞,即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能力,可分化生成各种血细胞。造血干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干细胞的造血能力极强,如果只保留总量的1/10就能完成正常的造血功能。志愿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只占人体造血干细胞总量的1/100,在完成采集后,供者的造血干细胞会迅速增殖,在一两周内完全恢复,所以少量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
杨医生指出,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技术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国际上至今还没有因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引起对捐献者伤害的案例。在采集完成后,一些轻微疼痛感和不适将很快消失。
对于一些人对动员剂和感染安全的顾虑,杨医生说,这种顾虑大可不必。她告诉记者,目前使用的细胞动员剂是“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除能增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外,还有辅助心脏功能等作用。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国际上的报道,至今还没有发现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副作用。而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医院都必须是经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审定的医院,整个采取过程中所用的器材都经过严格消毒,并一次性使用,确保捐献者的安全。
“捐献干细胞既无碍健康,也没有危险,只需您付出一点勇气。”杨医生说。
签下“生命的承诺”请务必遵守
如果您适龄、身体健康、志愿捐献骨髓,可以拨打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深圳工作站的热线电话83321999报名,并填写志愿捐献书及有关表格。
杨医生告诉记者,志愿者报名后并不是马上就要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是在献血的同时捐献5毫升血液,骨髓库的工作人员进行HLA分型检验,数据储存到全国捐献者资料库备查。当某一位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由移植中心将患者的HLA分型数据传送到资料库,如果检索结果得知志愿者的HLA正好与患者吻合时,工作人员再通知志愿者做捐献的准备。这个过程可能很短,也可能要等若干年,大部分志愿者可能都没有捐献的机会。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个人资料,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保证绝对保密,仅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
杨医生强调说,志愿者填写捐献书实际上是一份“生命的承诺”,一定要深入了解,深思熟虑下定决心后再作决定,而且最好在决定前做通家人的工作,一旦填写了就不要反悔。特别是配型初步成功,工作人员与你再次确认,并进入高分辨检测阶段后,一定要务必遵守承诺。因为,患者此时的希望已经全部在你的身上,时间上已不可能再去找第二个捐献者。甚至有的患者为准备移植已经进行大剂量的放疗和化疗,丧失了造血能力,此期间若你终止捐献,再临时寻找配型相合者已来不及,患者将有生命危险。事实上,前几年国内其他城市也曾发生过志愿者临时变卦,最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例子。生命经不起玩笑,经不起草率决定的折腾。
杨医生也指出,深圳是一个人口流动性很大的城市,捐献者填写登记表时,一定要再填写两位不同住址的亲属或朋友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万一联系不上你,而患者又急需捐献时,可通过另外渠道及时找到你。
捐献者:捐髓是件快乐的事
现在,深圳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入库志愿者数达22000余人,从2001年至今已有73人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分别救治美国、新加坡、韩国及香港、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重庆、郑州、镇江、福州、成都、广州、深圳的白血病患者。深圳捐献者人数占全国捐献者总人数的比例近1/15.
潘庆伟是深圳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立后全国第一位非亲缘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01年,他捐出造血干细胞救助了打工青年毛佐财。作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人们对潘庆伟的关注自然就多些。这些年来,很多人都在问他一个问题:“你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身体有没有出现什么状况?”潘庆伟也乐于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你看看我健壮的身体。我很好!很健康!捐髓真的是件很简单的事,它对我的身体并没有任何生理上的影响,而且让我心理上更加愉悦。”
潘庆伟是一个“健美男”,身体结实,特别爱玩,喜欢开着心爱的摩托车全国各地到处去旅游。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后,他曾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三次开着摩托车三次到海南晒太阳、潜水;还两次经青藏线、一次经川藏线到达拉萨接受高原缺氧的考验;甚至开车到新疆体验贴地飞行的刺激。如果你问他,他还会乐呵呵地告诉你,2006年,他还有了一个健康的女儿。“有机会的话,我还会第二次献髓救人!”潘庆伟坚定地说。
黄勉华,揭阳市中心血站血源科科长,目前正在进行中华骨髓库揭阳工作站的筹备工作。黄勉华是揭阳市机采成分血无偿捐献第一人,也是揭阳市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作为一名血站工作人员,他用实际行动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
“说起来,我还是在深圳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黄勉华向记者仔细讲诉了他捐献的全过程。2005年9月,他到深圳市血液中心参加工作会议。借着会议的空当,他在深圳市血液中心捐献了200毫升全血,并填写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登记表。2006年底,黄勉华接到了深圳市血液中心的电话,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2007年1月25日,他住进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始捐献前的准备工作。住院的前四天,医生给黄勉华注射动员剂。对药物的敏感使得他感觉到有些肌肉酸痛。“好像得了感冒一样。”第五天,黄勉华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一共进行了4个小时。采集完,休息一个小时,黄勉华就拉着妻子和同事去逛街了。“停止使用动员剂后,感冒的症状也没有了。身体一点不舒服的感觉也没有。”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广州一位14岁白血病少年的生命。
和潘庆伟一样,作为一名过来人,他经常要接受其他捐献者的咨询。一个月前,中山市的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给他打电话,向他了解捐献是否会对身体有伤害。听了黄勉华的介绍,那位捐献者终于卸下心理包袱,顺利完成了捐献。
相关链接
一、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者要达到怎样的健康标准?
凡年龄在18一55周岁,经下列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成为骨髓造血干细胞供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5单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1ng/ml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阴性
艾滋病病毒抗体(HIV):阴性
梅毒试验:阴性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哪些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恶性血液病,部分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75种致死性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增殖性疾病、巨噬细胞疾病、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组织细胞疾病、遗传性红细胞疾病、遗传性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血小板疾病、浆细胞疾病、地中海贫血、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急性放射病等。因为有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世界各地成千上万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三、作为捐献志愿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您或您联系人的电话、地址发生变化时,希望及时通知登记部门,以便患者在需要时能很快找到您,使患者的疾病及时得到治疗,并保证您实现救人的愿望。
来源: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