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10:00:09 来源:广西日报
有爱就有教育,有爱就有一切!民族大道东段小学校长李雪红用真心真情为“特教班”的孩子们播撒着爱的阳光,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校长妈妈”。
吴增宁老师10多年来致力于特殊教育的研究,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特教新路子,为智障学生的幸福辛勤耕耘。
莫清华老师从事特殊教育多年,她把自己的真情与爱心献给了那些智障儿童,给他们撑起了一片天空。她连年被南宁市青秀区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称号。
在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东段小学十余个班近千名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班级——仅仅只有9名学生两位老师的“特教班”。近日,记者走进了这个特殊的群体,探访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感受到了学校在发展特殊教育方面所做的艰辛努力,也见证了孩子们在这里的成长的快乐时光。
18年前,该校办起了城区第一个特教班。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帮助辅导两届智障的孩子。这些学生,入学前智商属中度至重度之间,其中有极重度弱智、脑瘫、聋哑和轻度自闭症,现在在校的智障孩子,是新招收的第三届新生。自开班以来,该校一直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为宗旨,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成为社会平等公民打下基础。
“从事特教事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老师们对学生的照顾更多要像母亲般对孩子的照顾。”特教老师莫清华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在“特教班”,以弱智孩子居多,他们家庭也不富裕,甚至有的孩子的父母也是残疾人,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对于这里的教师来说,工作要更辛苦,他们每天从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入手,手把手地教这些孩子们叠被、洗脸、刷牙、吃饭、做手工……通过动手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她们要比别的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心血、汗水!
面对这些有特殊需要的残障学生,教师们用爱让学生体验到尊重与平等;用无私的奉献帮助学生康复残障的肌体,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用真情扬起孩子们生命的风帆。
经过老师多年的培养、训练,孩子们在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由原来的自卑、不合群、不爱说话、自理能力差、凡事由家长代劳的状况,转变成为能认识不少的字、词,会读一些简短的文章,会使用计算器,会购物、炒菜、打扫卫生,生活能自理,并且性格也开朗了,也能主动与人交流。在该校上一届“特教班”毕业的学生中,曾有两个孩子在参加澳门残疾人奥运会和大连全国残疾人奥运会获四金、四银、两铜的好成绩。从2000年被世界宣明定为培智教育示范班以来,“特教班”多次得到各级政府和机构的无偿的爱心资助,增设了电脑、影碟机、空调机、特殊教学设备等等一大批教学用具及生活用具,为“特教班”的孩子们创造了更完善和良好学习生活条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没有感激的话语,没有优厚的待遇,为了智障孩子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特教班”的教师们用爱心和汗水浇灌残缺的花蕾,用奉献诠释着高尚的师德,为智障孩子们撑起“平等、参与、共享”的一片蓝天!(何运斌)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