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女大学生的完美人生
2008-10-30

潍坊新闻网 2008-10-30 09:36:38

 

       走进因骨癌而失去了一条腿的女大学生刘芸的家时,她正在院子里帮母亲掰玉米粒儿(如图)。之后的聊天中,她乐观、开朗,笑声不断。但是,当谈起自己早逝的父亲时,谈起自己曾经“可能醒不过来”的骨癌治疗经历时,年轻的女大学生又泪水滂沱,让人对她多舛的命运感慨不已。

        她哭,因为她是在顽强地积蓄力量;她笑,因为她战胜了命运。让我们走近潍坊医学院残疾女大学生刘芸,感受一段与命运抗争的感人故事。

        命运多舛

        刘芸记得,父亲出殡那天,自己当时和母亲、哥哥、妹妹住在奶奶家。那年她6岁,哥哥10岁,妹妹3岁。当地的风俗是人去世了,亲人要送葬。送葬前,有人要向送葬的至亲喊到:“**回来了,快去送送”这样的话。父亲出殡时,长辈们冲着刘芸的哥哥说到:“你爸回来了,快去送送。”6岁的刘芸并不了解真相,听了这话,她竟然以为爸爸当真回来了,于是就在众多“高大”的大人之间四处寻找爸爸,“我要找爸爸,我要找爸爸”,哭声越来越大。

        刘芸对父亲的记忆是他从来没有发过火。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冬天自己和妹妹把冰凉的小手放到父亲的肚子上取暖。刘芸说,自己不怕长了癌症,如果父亲健在,那么在自己生病时,握住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也会无比幸福。

        厄运是在13岁那年降临的。刘芸患上了骨癌,疼痛难忍,但是刘芸一直不让手术,她怕失去自己可以奔跑的双腿。后来,疼痛越来越厉害,已经疼得受不了,刘芸开始要求医生给她做手术。但是,医生却说手术危险性极大,刘芸有60%的可能会醒不过来。刘芸的母亲不忍心当面告诉刘芸相关情况,就让她大舅转告。刘芸的大舅含着泪带到了刘芸母亲的话:“如果不让你手术,我怕自己后悔,如果让你手术却又醒不过来,我怕自己更后悔……”

        懂事的刘芸安慰母亲:“我不害怕,我答应一定醒过来。”但是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刘芸滴着眼泪,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妈妈,如果我真的醒不过来,我相信自己在那边也会很好的,你带着哥哥和妹妹,一定要好好生活……”

        刘芸记得,手术前几分钟,当麻醉药还没有起作用的时候,刘芸告诉自己:一定要醒过来,外面还有那么多亲人等着自己。而刘芸真的就奇迹般地醒来。睁开眼睛后,刘芸摸了一下自己的右腿―――它没有了,伴随了自己13年的它从髋关节位置,被全部拿掉了。医生在给刘芸的腿上缠绑带,并且告诉她,手术很成功,刘芸使出全身的力气,向医生们笑了笑。

        顽强拼搏

        刘芸是个坚强的孩子。但面对自己空空的右腿,她也曾哭过。她害怕再也上不成学了,担心会成为永远拖累家人的废人……但是,在很多热心人的帮助下,在张海迪自强不息精神的鼓舞下,在妈妈的鼓励下,刘芸很快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她暗想:“只要付出努力,残疾人一样能和正常人那样生活。”

        上初中时,刘芸每月要做一次连续10天的化疗。每次化疗她都恶心呕吐,浑身无力。但这些都没有阻止她读书学习的动力,一打完针,她就自习功课。医生看见她坚持学习,就叮嘱她一定要注意休息,可她等医生一走,就继续拿出课本来学习。陪床的母亲心疼她,就偷偷把她的课本藏了起来,刘芸就在心里默默地背诵英语单词。在医院的那段日子里,刘芸分秒必争,没弄明白的,就先划上记号,等妹妹到医院时问妹妹。就这样,刘芸耽误上课,知识却没有落下,每次期末考试成绩都名列全班前三名。2004年中考时,她以569分的优异成绩,进入了全县优秀生行列。

        升入高中后,刘芸一直保持着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保持着一股坚韧不拔的闯劲。不仅如此,她还很乐意帮助同学,不论是哪位同学让她解答遇到的难题,她都热心帮助,从不嫌麻烦。刘芸说:“一个人学习成绩再好也只是一花独放,只有全班同学都学习好了那才是百花齐放春满园。”刘芸已经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她本人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被昌乐县团县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被潍坊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学生联合会评为“潍坊市自强之星”。

        感恩人生

        刘芸是不幸的,但刘芸说自己又是幸运的。2007年高考,刘芸成功地考上了潍坊医学院。但是,当她和妹妹为学费惆怅时,潍坊市残联的工作人员来了,送来轮椅和5000元钱,并为她鼓劲儿:“学费不用担心,考虑怎么去适应一个崭新的大学生活就可以,市残联将会尽全力帮助你。”

        一位阿姨在得知刘芸的困境后,一直默默地资助着她,不时地给她往卡上打钱。阿姨要刘芸买点儿好衣服,多改善一下伙食。

        还有一个同学的父亲一直对刘芸很好。上高中时,刘芸家和这个同学家并不在同一个方向上,但同学的父亲却总是每次放假时都坚持先把她送回家。刘芸说:“那时候叔叔说上学时间紧,要抓紧时间学习。所以,每周都是周六下午把我送回家,周日上午又把我接回学校去,让我很感动。”上大学以后的一天,刘芸的木制拐棍突然断了,她联系不上妈妈就跟这位叔叔说了自己的难处。叔叔听后,不到一个小时就把拐送来了。后来刘芸才知道,叔叔跑到解放军第89医院,买了新的双拐,又比照着刘芸的身高,特意让人家调到了合适的高度。

        刘芸说,这么多年自己的感动无以言表,几乎没有向叔叔说过什么感谢的话。这位叔叔的恩情,终生难忘。

        同学、老师……让自己感动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刘芸说,她会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将来做一个能够治病救人,能够对社会有用的人,以此回报大家的关爱。

来源:潍坊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