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关爱让残疾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2008年10月10日 来源:芜湖日报 wuhu.gov.cn

图为镜湖区残联组织残疾人及康复站工作人员进行器具培训。 记者 陈洁 摄
家住镜湖区的李刚(化名)今年开起了一家盲人按摩所,并从残联领到了1000元就业扶持资金。自幼就失明的李刚在残联的帮助下,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现在终于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李刚只是我市11万多残疾人中的一员,他的经历是很多残疾人的缩影。近年来,随着我市对残疾人保障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残疾人在就业、康复、学习等方面越来越多感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
实现就业是残疾人自立的重要途经,我市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促进残疾人就业,近5年来累计就业40725人,其中农村就业25540人,城区12185人。根据《芜湖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相继有35名残疾人工作者通过省级培训,取得行政执法证书,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884人,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300万元,为残疾人劳动就业、职业培训、个体就业等夯实了基础。5年来,累计培训残疾人5683人次,残疾人就业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市残联还举办了2次残疾人就业推介招聘会,表彰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十佳个人”,有10个单位和个人分别获得全省残疾人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残疾人的就业环境有效改善。)康复是增强残疾人生活信心的有效途径。早在2000年,我市就成立了“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和“假肢矫正器装配站”,同时,积极争取中残联、省残联的支持,以及中国“视觉第一”光明行动专家医疗队白内障复明指标。5年来,共完成白内障手术5340例,肢体矫正手术22例,肢体康复训练80名,聋儿语训128名,弱智儿童康复训练258名,假肢装配290例,经验收评定,白内障复明脱盲率达98%,脱残率92%;肢体矫正有效率100%,显效率80%以上。
教育能给残疾人带来更多的希望。我市残疾人特殊教育工作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盲人按摩学校、培智学校、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相继迁入新校址办学。目前在特教学校就读的有盲人学生141名,聋哑学生195名,智障学生128名。市盲校毕业生5年来持续就业率达98%以上,聋哑学校毕业生近两年来就业率也达到90%以上。同时,市残联每年还协同教育部门积极做好残疾人高考生达线入学工作,连续5年录取率都稳定在90%以上。□ 本报记者 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