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老人安度晚年”
022net.com 2008-10-9 15:01:12
简要内容:7日是重阳节。江西上饶市信州区常青敬老院院长郑雪兰在世时,每年的重阳节都会精心准备好点心、礼物,给老人们过一个开心、热闹的节日。今天的敬老院热闹依旧,可昔日郑雪兰忙碌的身影早已不在,成了老人们心中永远的思念。
7日是重阳节。江西上饶市信州区常青敬老院院长郑雪兰在世时,每年的重阳节都会精心准备好点心、礼物,给老人们过一个开心、热闹的节日。今天的敬老院热闹依旧,可昔日郑雪兰忙碌的身影早已不在,成了老人们心中永远的思念。
9月8日,郑雪兰在信州区水南街道汇报敬老院改造工程时,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因公殉职,年仅45岁。拥有“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等40多个荣誉称号的郑雪兰,19年来,用青春和汗水记录着自己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一生,以爱心、善心和孝心实践着“让每一个老人安度晚年”的人生信念,留给400多位老人的是一个个再美不过的夕阳红。
1989年,原信州区常青乡政府办起了敬老院。正值青春年华的郑雪兰听说后,找到乡领导,主动请求去敬老院工作。她如愿进入敬老院并当上了出纳。由于院里人少,她又义务兼职做起了护理员的工作。
在护理老人的过程中,郑雪兰尝遍了酸、甜、苦、辣。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在郑雪兰为他擦洗干净后,却把脸盆里的脏水泼到她身上,说是为了试探她是否嫌弃他。“八九十岁的老人,性情就像孩子,能太计较么?”面对这些,郑雪兰没有退缩。手脚残疾的罗兆书老汉大便拉在身上,郑雪兰二话不说拎来热水帮他擦洗干净;余兰英老人得了毒疮,郑雪兰每天给老人擦洗换药……
照顾老人光有热情不够,还要有方法。郑雪兰边干边学。为了与聋哑老人交流,她学会了手语;为了与外地老人沟通,她学讲他们的口语方言;为了照顾中风偏瘫和卧床不起的老人,她学会按摩等基本医疗知识及护理常识;为适应老人的思维习惯,她自学老年心理学,掌握老人的心理特征。
渐渐地,郑雪兰逐步摸索出一套护理老人的经验,成了一个“多面手”。她的真诚感动了每一位老人,老人们变得依赖她,信任她。因表现突出,她当上了常青敬老院院长。
为了让老人们过上舒适、便捷的生活,在郑雪兰的努力下,1999年,全新的“老年公寓”拔地而起,每个套间都装上了闭路电视、电话等,院内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常青敬老院也由她刚来时的6人发展到如今的近100位老人。
“19年来,雪兰先后帮助了400多位老人安度晚年,而且还亲自为100多位老人穿寿衣、化妆、整容、守灵,并手捧骨灰盒为他们下葬。每年清明节,她都会带上孩子,去给去世的老人扫墓。”夏青荣含着泪告诉记者。58岁的她从1990年开始,便和郑雪兰搭档做护理工作,她是郑雪兰护理生涯的见证者。
有人曾这样问:“你这样辛苦,到底是为什么?”郑雪兰常常付之一笑。老人们是她心中最深的挂念,让老人们吃好穿好安度晚年成了她的精神追求,成了她人生的最大快乐。她在世时常对老人们说:“我就是你们的女儿,你们就是我的父母。”(蓝天蔚)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