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漏,留住尊重
2008-10-08

年龄最小的设计者柯桢楠展示她的设计方案

      水、树、沙漏、星星还有三角梅,甚至是一个“人”字造型,每个方案都有独特的设计妙处。日前,厦门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专业的4位硕士生和2位本科生把11人设计的25份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园)的设计方案送到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说,现在已经收到近30份方案。

    今后的清明节,为了让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家属有一个地方祭奠逝者。从8月29日开始,市红十字会与市建设与管理局、厦门晚报,联合征集为遗体(器官)捐献者建纪念碑(园)设计方案。

    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珠说,在设计方案的募集过程中,市红十字会将参考外地已建成的纪念碑。同时也希望能有企业参与纪念碑捐建。

    “缺的角”   代表捐献的器官

    硕士生安琦介绍,11位承担设计的学生都是厦门大学建筑系教授罗林指导的同组学生,“老师在晚报上看到征集方案的报道,鼓励我们热心参与。”

    这些方案被他们精心用彩页像一本书一样装订成册。10天内,他们设计出46种方案,最后定下25种方案。

    白植盘设计了3个方案,起的名字也富有创意,最有趣的是叫“补”和“水”。用小白的话说,遗体捐献是个补充的概念,方案中的3块石碑刚好是个补充的过程,“从不完美到完美,慢慢升华。”

    这3块石碑,分别代表着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奉献的3种精神。第一块石碑是不完整的,缺了个角;第二块石碑,还是不完整的,在缺角的地方,摆着那块“角”;第三块石碑,是完整的,在与第一块缺角的相同位置,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石镶在那里。小白说,“缺的角,就是遗体捐献人捐出去的器官。”

    水的设计方案,小白是用一个螺旋状的水晕包围着纪念碑,“人原本是干涸的,每一个遗体捐献人就像一滴水,逐渐滋润生者,也是个贡献的过程。”

    不希望伤感    体现积极向上

    柯桢楠一口气做了7个设计方案,她也是年龄最小的设计者。“尤其翻阅了晚报报道的有关遗体捐赠者的相关报道。”

    在7个方案里,沙漏是她最喜欢的设计方案,也颇得其他同学的赞赏。

    沙漏,代表时间的流逝,但遗体捐献者的精神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失。在祭奠遗体捐献者时,不仅石碑上刻有捐献人的名字,亲人还可以到石碑上面的沙盘,抓一把白沙投入沙漏祭奠遗体捐赠人,而遗体捐赠的会标会随着投进的沙子增多而变得越来越高,也象征着遗体捐赠者受尊重的地位越来越高。

    刘昭说,做一个方案,都要了解被设计事物的意义和来源,“现在才知道,一对眼角膜至少有3个人可以使用。”他们甚至在讨论设计方案之余,还有人想成为遗体捐赠志愿者。“我不希望这个纪念碑林是单一的伤感,希望能让它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考虑方案的实施材料上,他们尤其注重实用性与耐久性,特别是环保。刘昭说,“坚固耐用,而且是适宜在室外使用的材料,最好是能在福建就地取材。”

来源:中国建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