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字眼首入中学教材:婚前禁欲 正确"用套"
2006-12-19

  核心提示:从今年秋季开始,北京率先推出“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读本”。这套读本是国内首份防艾地方教材,目前已进入北京80%的中学。专家表示,老师可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讨论、教师汇总的办法,引导学生自然地学会相关内容。

    婚前禁欲、拒绝网恋、正确使用安全套……这些在不少人眼中略显“敏感”的字眼悄悄现身于中学教材。从今年秋季开始,本市率先推出“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读本”。通过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这套读本是国内首份防艾地方教材,目前已进入本市80%的中学。有关专家表示,类似“安全套”的争议内容,教师可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学生认识程度,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进行授课。


    按照市教委关于新课程计划的部署,本市中学今年秋季起,计划在初中和高中开设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其中初中阶段安排6课时,高中安排4课时。该读本通过不少生动的案例告诉中学生关注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节。不吸烟喝酒、拒绝网恋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教材执行主编、北大医学部公共学院马迎华教授介绍说,图文并茂的防艾读本除了引导中学生认识艾滋病、了解传播途径等内容外,还帮助他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歧视艾滋病人。记者在该读本高中分册看到,在“认识高危行为”一课中,“无保护的性行为”作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被列举出来,书中还引入目前国际上预防艾滋病的ABC原则,即“禁欲”,不进行性活动;“忠诚”,夫妻双方或有性伙伴关系的双方互相忠诚;“安全套”,性行为中正确使用高质量的安全套。另外,在帮助中学生学会自尊自护的处事方式上,该读本形象地引入ATM卡的说法,即“婚前禁欲”的英文缩写,建议中学生学会拒绝,避免婚前性行为。


    据了解,在教材进入课堂时,一些教师曾对有关“安全套”的敏感内容如何讲授感到困惑。马迎华主编对此表示,该读本高中分册中关于异性交往的部分可能会让部分教师感觉不好掌握,不过老师可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讨论、教师汇总的办法,引导学生自然地学会相关内容。该读本编写者之一、具有16年健康教育经验的景山学校的刘莹说,虽然有的家长以孩子太小的理由觉得不宜在课上讲和性有关的内容,但多数家长还是希望老师适度讲授。[北京晨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