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残疾人就业率达92%
js.xhby.net 无锡日报 2008-09-24 13:04:32
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下午欧尚超市仓库内,敦实的小王在动作娴熟地码饮料,期间他还不时跟同事们说说话,整个工作流程一丝不苟,丝毫看不出小王是位智障人士。事实上,小王已经在该超市工作一年多了,他和其他十几位成功就业的智障人士是残联、劳动等部门创新就业模式的获益者。
据介绍,智障人士就业一直是残疾人就业的大难题,为了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智障人士就业,残联部门在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后,鼓励他们走进企业表现动手能力,企业可根据智障人士的具体情况提供就业岗位。这样的创新就业模式一举打破此前几乎无企业录用智障人士的局面。而智障人士开始有规模的就业只不过是我市全力推进残疾人就业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残疾人28.9万,其中有劳动能力残疾人为10.47万。已就业和从业残疾人9.63万,就业率为92%,走在全省前列。
就业层次低,稳定性差,结构不够合理等仍然是困扰残疾人寻觅工作岗位的难题。为了通过就业,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找到生活尊严,我市不断拓展多元化就业,大力加强“富民”优先工程。充分发挥集中安置作用,稳定、发展福利企业。针对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者就业难问题,近几年,北塘、崇安、南长、滨湖、惠山等区残联积极探索工疗站、农疗站、庇护所等路子,深受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欢迎。在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同时,我市还从2003年开始向社会公开招聘,为全市每个乡镇、街道聘用专职就业指导员,专门从事社区残疾人就业工作。许多社区利用社区资源的优势,就近、就地为残疾人安排保洁、绿化、保安等工作。北塘区兴隆社区的爱心编织社,崇安区肢残人朱庆庆开办的“大吉大利”编织社,主动把残疾人组织起来,编织毛衣毛裤等。
为了增强残疾人就业竞争力,我市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各级残联利用劳动部门、聋校、技校等的教学优势和社会资源,采取委托培训、联合办班、定向培训的办法,基本建立了以3级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为中心,社会培训机构为依托的残疾人职业培训网络。
由于受生活和心理因素制约,农村有近40%的残疾人家庭处于贫困状况。针对这一现状,残联、劳动、农林等部门转变工作思路,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各级残联还认真探索“以市场引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的新路。采取订单式、委托式、储备式的培训方式,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残疾人的技能素质,力求达到培训的合格率、上岗率和就业率的有机结合。 (于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