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窃的刺激让我沉溺
2008-09-19
  “你们终于抓住我了。现在我轻松了,也终于可以和过去告别了。”
  当去年11月,因半夜偷偷溜进上海理工大学,行迹诡异而被保安人员拦下盘问时,谁也没有想到,王辉(化名)竟然面带喜色的说出了上面的话。更让人吃惊地是,这个毫不起眼的瘦弱青年,爽快交代了自己就是连续一个多月里该校多起入室盗窃的作案者。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实还不止这些。案发后,公安机关发现,从手提电脑到数码相机,几乎所有被盗的物品都被王辉随意堆放在住所,既不自用也不变卖。而在一家知名文学网站担任网络写手的他,母校就是上海理工大学!
  “网络写手”怎么会变成“校园大盗”?他为何只选择母校下手?赃物不卖也不用,盗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在被抓后如释重负?
  在王辉被杨浦区检察院以涉嫌盗窃罪依法批捕后,本报记者走进看守所,去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束手就擒:“你们终于抓住我了”

  2007年11月22日凌晨时分,位于杨浦区军工路上的上海理工大学校园内,出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黑影。
  只见他蹑手蹑脚地从大学家属区的大门溜进校区,轻车熟路地直奔第三教学楼东侧。深更半夜的古怪行径引起了学校校卫队的警觉,随即将其拦下并带到学校保卫处。
  在保卫处明亮的灯光下,黑影露出了真面目:短发,圆脸,戴眼镜,看起来貌不惊人。可随后,他竹筒倒豆子般所说的一切,让在场所有人都吃惊不小。
  “我叫王辉,今天是打算来学校偷东西的。在此之前的一个月里,我已经在这里偷了很多次了。”王辉,男,黑龙江人。2005年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学院。此后就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一直留在上海做网络写手。
  王辉交代,2007年10月2日凌晨3时,他通过攀爬宿舍盥洗室气窗,进入上理工第二公寓3号楼6楼的一个寝室,偷走了一辆折叠车、一台电脑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及主机配件。5天后,即10月7日晚上8点,他又以同样手法进入2楼一间寝室,偷走一只索尼PSP。
  随后,他又在11月中旬两次“光顾”该宿舍楼,偷走的东西既包括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只数码相机、一只MP3、各种电脑主机配件等贵重数码产品,也有剃须刀、无线网卡、拉杆箱等零碎小物件。
  至此,连续一个多月让校园师生深感不安的“校园大盗”,终于浮出水面。
  不仅如此,王辉还一古脑儿地坦白,早在5年前自己还在上理工读书时,就已经开始伸贼手:2003年和2004年,他两次从自己的宿舍翻阳台进入隔壁寝室,偷走了两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只电脑包,此后又陆续偷走了一些小东西。
  “现在,你们终于抓住我了。我轻松了,终于可以和过去告别了。”谁也想不到的是,束手就擒时,王辉竟然如释重负地这样说。

 
 探究答案:“那种刺激让我沉溺”

  除了一台电脑寄回老家送给弟弟外,所有偷来的东西都被堆在租住的房子里,既没有用,也没有卖。平时,他就给一家著名的文学网站写网游类小说,每个月赚的钱加上家里寄来的生活费,足够维持生活……
  不为钱财,生活亦无忧,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王辉一次又一次地伸出贼手,不分贵贱、近乎疯狂地专偷母校学生的财物呢?又是什么让他如此期待被发现?
  “我知道,我的这种行为很奇怪。因为不止你会奇怪,我自己也觉得奇怪。”穿着鲜红的囚衣,戴着铮亮的手铐,被杨浦区检察院以涉嫌盗窃罪依法批捕后,记者见到了王辉。
  “其实,小时候我一直是父母、老师的骄傲。”只要一说起过去,王辉就神采飞扬。“数理化永远第一名的是我,全校唯一有资格参加省物理竞赛的也是我。”优秀使他养成“骄傲的惯性”,“如果一直这么顺风顺水,今天的我也许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了。”叹了口气,王辉说,一切的转折都从一次前所未有的挫败开始,“我高考落榜了。”
  报考的是同济,最终却只考上了上海理工,这就是王辉嘴里的“落榜”,记者有些惊讶,“我失望,很失望,非常失望。”一连用了好几个“失望”来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王辉说,他是带着一种决绝的心情来学校报到的。而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活也就此开始。
  日日逃课、天天泡网,不学习,不交朋友,不参加任何文娱活动,甚至不去想就业深造等未来,“我刻意逃避着这些压力和责任。”
  可终于有一天,王辉发现自己受不了了,“我需要一点刺激。”而他很快找到了“刺激”的方法,“那天突然想到,去别人寝室偷东西,应该很刺激。”
  说干就干。2003年,王辉第一次向隔壁门没关的寝室伸出了贼手。半夜偷偷溜进去,趁大家熟睡时拿走各种财物,“我不认识他们,也没想过靠偷维生,只是拿的那一瞬间觉得很快乐。”
  此种“快乐”让他不能自拔。此后,一旦遇到压力,他就不由自主地起贼心,“我偷东西时,神志都是清醒的,紧张但不害怕,就享受那种心跳的感觉。”而得手后,他就漫不经心地把东西丢在一边。
  毕业之后,王辉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想找朝九晚五的工作束缚自己,可又必须承担赡养母亲的责任,我不知道怎么办!”于是,他再次“求助”于偷,越偷越疯狂,越偷越沉迷。“那种刺激让我沉溺。”
  尽管如此,王辉的不安也与日剧增,“我知道我思想不正常了,也想和过去告别,开始新生活,但我自己根本做不到!”
  也正因为这样,当被抓获时,他觉得自己解脱了,“我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结束这样的日子了……”

  
承办检察官:患“窃物癖”不影响量刑

  “心理上的疾病肯定不会影响量刑。”承办此案的检察官何涛告诉记者,除了精神疾病会对量刑产生影响外,检察机关不会对“窃物癖”这样的心理疾病患者考虑减轻量刑,“心理疾病患者意识上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的,所以不能作为减轻处罚的依据。”
  “一般犯罪嫌疑人盗窃的动机是为了获得财物,而王辉的动机则是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何涛介绍道,尽管在这一点上,王辉与普通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确实有所不同,但这同样不能成为减轻量刑的依据。
  “他的目的仍然是‘非法占有’,并且在事实上也确实控制了这些财物。”何涛说,只要有“控制财物”这一客观事实,就认为盗窃罪成立,“至于赃物怎么处理,除非是用在赈灾、慈善等方面,或许可以酌情考虑,其他情况都不影响量刑。”

 
 深度自白
  “我是一株畸形成长的树”

  我就似一株畸形成长的树,脆弱的根、空心的杆(干),黄绿斑驳的枝叶。唯一一段笔直的主杆(干)是在捆绑下长成的。
  我现在的期望是这次服刑能作为我的捆绑,把我的主杆(干)扶直,服刑期间我将仔细整理好思绪,当重回社会,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生。
  此时此刻,我有自我纠正的心,却无纠正的力。这个外力,我选择了服刑。只有这样我才能获取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调整自己。
  想想已走过的路,成长至今唯一能庆幸的应该就是爱多想,时时会思考,所以我没有永坠黑暗不知回头。
  但多想又何尝不是烦恼的根源,多想使我不得单纯,思考让我世界观混乱,也许我有点傻、有点呆,(不然)现在已经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了吧……
  万事皆有因,多想不是我变成现在的状况的根本原因。我自己很清楚明白,这个因原是我一直不想面对,却有(又)无奈地不得不面对的。即使我刻意回避又怎么样,如今的种种,究其根源其实都是“它”所致。
  我现在已经有了决定,既然不能无视、不能回避,我只有和自己的人生断绝,然后寻求新生。
  我已和家里断绝了联系近一年,并且到现在家里也未来看我,我想家里已经默认了我的决定。每每想起,都会感到一种身心的轻松感。
  我在社会的生活以我未调整的心态已无法面对。十一月份我连续几次盗窃,其实也是内心对于被逮捕也有自己未有明确感觉的期待作祟吧。


  案外关注

  心理学家:偷窃有时是一种病

  “毫无疑问,他对偷窃的快感已经产生了一种依赖,这确实是一种心理疾病。”针对王辉的情况,时空心理咨询事务所首席心理咨询师严正伟表示,王辉可能已经患上了心理学上称的“窃物癖”。
  严正伟说,这种心理疾病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偷窃成瘾”,“可能是迷恋于偷窃某种特殊的物件,可能是迷恋偷窃行为本身,也可能是沉溺于偷窃成功的快感。”而不管是对什么上瘾,形成这一心理疾病的原因都是相对复杂的。
  “从他的过去来看,偷窃对他可能意味着两层意义,一是满足,二是报复。”严正伟说,从小时候的备受好评到大学里的默默无闻,王辉需要一种能再次满足其自信和骄傲的东西;同时,在被周围的人尤其是大学同学、老师忽略后,他潜意识里也可能产生报复的欲望,“所以他才专偷母校。”
  除了“窃物癖”外,严正伟说,同属于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心理疾病还有很多,“抑郁、焦虑,甚至强迫症。”据他介绍,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20%的北京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上海几年前也做过调查,25%的大学生曾因抑郁等原因,产生过自杀念头。”而在人群中,强迫症的比例则可能更大。
  “经济越发达,这种‘现代症’的发病率就越高。”尽管如此,严正伟认为社会发展只是个诱因,“心理疾病的发生,一定都有早期的根源性问题。”也因此,他告诉记者,“患上心理疾病,一般无法自愈。”
  “一旦发现患病症状,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一方面要敢于正视,同时要积极医治。”严正伟说,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而自行治疗,一般收效甚微,“只有通过专业人士在行为上进行干预,对病因进行分析,对症下药才比较有效。”
 
来源:解放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