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洗脚妹心理透视
2008-09-17
    亚心网iyaxin.com  西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潘茜,毕业时放弃了当教师的机会,应聘去当洗脚妹。她的选择让“周围所有的人大跌眼镜”,大多数人“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认为她是一个“另类”。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重点大学毕业生都是天之骄子,应该去争取公务员、教师、经理等工作,不管怎样都与洗脚、擦皮鞋等职业沾不上边。于是,近几年,每次出现大学生卖肉、当洗脚妹或者干保安等新闻时,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且不论大学生是否可以去当洗脚妹,观察社会对于这件事情的反响,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高学历者不能从事这些最普通的劳动?

    这与中国的农耕文化有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老少皆知的诗形象地描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劳动是这个社会上最普遍的劳动,可人们却贱视农业劳动,甚至鄙视农业劳动,大多数人更愿意劳心用脑。跳出“农门”,有个体面的工作成为许许多多人奋斗的目标。

    有句古话:“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身份确定了人与人的不平等,于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就是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成为“人上人”,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人下人”要为“人上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发展空间很小,所以,一个人想要发展,就必须想方设法地改变自己的身份、改变自身的命运。

    正因为我国的农耕文化有深厚的积淀,人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被深深地打上了小农意识的心理烙印,人们对普通的劳动和工作产生轻视,对生活底层的人不屑一顾,大学毕业生宁可闲吃在家,也不愿从事普通工作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他们看来,那些工作只有“人下人”才去干。

    这说明人们一直把劳动仅仅理解为一种工具或谋生手段。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当人本身的生活成为人自己的劳动对象的时候,人的活动才是一种“有意识的生活活动”,一种“自由的活动”。劳动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追求,一种体现人生价值的快乐与幸福。而这种快乐与幸福,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就在我们每天勤奋工作并获得收获的喜悦中,在投入身心地劳动而感到的充实中。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最理想的工作并不是最热门、最体面、挣钱最多的差事,而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劳动。也许在潘茜看来,浴足按摩是一种快乐的劳动。她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兴趣,并且通过从事这种劳动,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人生规划:做浴足职业经理人!

    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结合在一起时,当劳动成为一种“快乐”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体内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涌现和发挥出来;当一个人的职业与兴趣爱好重叠的时候,这个人最接近成功,也最容易产生幸福感与满足感,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热情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今天我们的国家正经历着快速的历史转型,用工业文化代替农耕文化,而一个鼓励劳动尤其是鼓励与人生志趣相结合的劳动的社会,无疑是一个充满创新与活力的社会。

来源:亚心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