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武志红: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2008-09-14

  你永远有一个选择范围

  一个读者给我写信说,她就要大学毕业了,父母希望她回到老家所在的一个城市,但她很清楚父母的控制欲望太强,所以想去其他城市。但是,不仅父母轮番给她做工作,父母还叫了亲人和她的朋友给她做工作,用种种方式向她施加压力,现在她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倾向于回老家了。

  我回信说,回家也罢,去其他城市也罢,你必须明白,这是你的选择,这不是你父母的选择,所以是你为这个选择负责,而不是你的父母、亲人或朋友为此负责。

  这封信对她犹如当头棒喝,将她从恍惚状态中拉了出来,她开始认真地为将来做各种考虑,并最终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她知道这会引起父母的埋怨和谴责,以及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但她决定承受这一切。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屈从于别人的压力,其实是逃避责任。这里面也藏着一个微妙的自恋幻觉的游戏:我为你考虑(A),你也要为考虑(B),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该为我的人生负责(C)。具体到这个女孩身上,她已经潜藏着一个逻辑:我为父母考虑,父母就要为我的人生负责,如果未来我的人生有痛苦或不幸,那这不是我的原因,而是父母替我做选择的原因。

  没有谁真正能替你做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得通过你自身。所以,在任何情况下,你都有选择权。

  当然,我们的选择范围会有差别,如果没有人给我们施加压力,我们的选择范围就很宽,如果有重要人物或强权人物给我们施加压力,我们的选择范围就会很窄,但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我们都是有选择的。

  霍金的身体彻底瘫痪,但他还可以选择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甚至我们会发现,尽管我们以为他的选择范围是太狭窄了,但他却对自己拥有的选择范围非常感恩,而一旦他开始这样做,他的这个选择范围就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扩张。

  说得极端一些,即便你只有一死,但你仍可以选择死得有尊严。

  那些生命中的强者,总能在极端情形下发现自己的选择范围。相反,所谓的正常人,倒很容易觉得自己无路可走。当我们所谓被迫服从于别人的意志时,其实都是在将自己生命的责任推卸给那个人:我既然听从了你的选择,你就该为我负责,我的生命中的痛苦就得你负责。

  检验我们是否为自己生命负责的一个简单标准是:我们是否在抱怨。抱怨就是自恋幻觉的C部分。如果C产生了,那前面几乎势必有A和B。正如这个女孩,她对父母的埋怨是C,而她的初衷A则是“我顺从父母的渴望”,她的渴望B则是“父母认可她且为她的人生负责”。

  有些时候,我们的选择范围的确会很窄。假若这个女孩的妈妈说,如果你离开我们,我就自杀,而且她真的会去自杀,那么这个女孩的选择范围就非常狭窄了。

  但这时,她仍然可以选择说,我情愿留下来,我愿意这么做,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这样做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打破妈妈的自恋幻觉,因为自恋幻觉的三个步骤是:我选择了A,我渴望你回报B,否则我就实施C。这三个步骤中都藏着 “我要如何”的逻辑。即,自恋者认为是自己在掌控局面,假若我们说,我这么做是我的选择,这就是说,是我在掌控局面,就可以打破自恋者的幻觉。并且,当你这样做时,自恋者的“否则”信息也无从发射了。

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